蜂群關王、放王及關王后的管理!
蜂群關王、放王及關王后的管理!
自有王籠以后限制蜂王產卵變得輕而易舉,養蜂者可以根據需要隨時把蜂王關進王籠,讓其停產。通常關王限制蜂王產卵的情況有五種:一是繁殖越冬蜂結束。為了不讓適齡越冬蜂參與哺育工作,保持其生理年青,把蜂王關進王籠,迫使其停產。
二是大流蜜之前,把蜂王關進王籠讓其停產,這樣可減輕哺育蜂負擔,讓哺育蜂提前投入到采集工作中去,能夠多采蜜,提高蜂蜜產量。三是當蜂群螨害嚴重或出現其他嚴重癥狀(如幼蟲腐臭病等)需要斷子治療時,把蜂王關進王籠讓其停產。四是冬季氣溫不穩定地區,為了控制蜂王在高溫天氣產卵,把蜂王關進王籠。五是高寒地區,為了推遲春繁時間,把蜂王關入王籠中。
目前市場上出售的王籠有兩種:一種是竹塑(竹木)王籠,另一種是塑料王籠。竹塑或竹木王籠,如果使用的竹子質量差,制成的竹絲容易變形,會出現跑王現象,造成囚王失敗。塑料王籠的隔離柵不易變形,不會出現跑王現象。不過塑料王籠籠門小,關王時必須捉住蜂王放進王籠,技術不熟練的很容易弄傷蜂王。
筆者一直使用竹塑王籠,關王時把王籠門打開2/3,左手握脾,有王一面朝上,右手持王籠,有門一面朝下,輕輕罩住蜂王,待蜂王爬進王籠,迅速拿開王籠,讓有門一面朝上,趕緊用拇指或食指堵住王籠門,然后輕推關閉王籠門即可。這便于初養蜂者操作,一般不會碰傷蜂王。
當蜂王關進王籠以后,工蜂雖然能夠進出王籠接觸到蜂王,由于隔柵阻攔,工蜂與蜂王接觸頻率降低,傳遞出來的蜂王物質減少,有些蜂群會出現急造王臺。因此,關王后3~5天,要仔細逐脾檢查一次蜂群,銷毀所有急造王臺。
關王第10天,群內全部為封蓋子脾時,再檢查一遍關王蜂群,毀棄可能出現的急造王臺。放王前第三次仔細逐脾檢查一遍關王群,除去可能從隱蔽王臺中出房的處女王,保證放王后蜂王絕對安全。
關王第九天,由于蜂群內幼蟲的存在,雖然采集蜂有所減少,但不十分明顯。關王第十天后,由于群內全部為封蓋子,蜂群飛翔強度減弱,尤其是采粉蜂明顯減少。關王半個月檢查蜂群時,群內秩序基本正常。
關王20天后,由于封蓋子基本出完,群內情況發生較大變化,檢查蜂群時能看到工蜂在框梁上急促爬來爬去,振翅、扇風,顯得焦躁不安,出現蜂群失王時才有的狀況。此時提起帶王籠的巢脾,會有大批工蜂撲向王籠。
以上情況在繁殖越冬蜂結束后關王和蜂群越冬時關王沒有出現過,只有在蜂群繁殖季節才能夠看到,這種情況可能與氣候有關,所以在繁殖季節關王時間不宜過長。關王時間過長,不但影響蜂群正常繁殖,還可能出現工蜂產卵等一系列不利情況。
根據資料顯示,有些氣溫偏高地區,秋后過早關王蜂群會出現工蜂產卵現象,對蜂群安全越冬影響較大。因此,氣溫偏高地區應根據往年的天氣情況,待氣溫下降穩定以后再關王。
由于繁殖季節關王,蜂群會出現脫子現象,對維持壯群不利。如果是為了防治病蟲害關王,蜂群斷子以后要抓緊時間給蜂群用藥,目的達到后及時放王。大流蜜期為多采蜜關王的,在流蜜后期應抓緊時間放王,以免影響蜂群采集和正常繁殖。
實踐證明,關王時間越短放王越容易,關王時間越長(越冬期除外)放王越困難。觀察關王群時發現,關王后的前幾天,工蜂趨王性不強,提帶王籠的巢脾能夠看到工蜂進出王籠自然,整個蜂群秩序基本正常,如果此時放出蜂王,蜂王會自然地爬到巢脾上產子。
隨著時間推移,工蜂的趨王性逐漸增強,原因是新蜂不斷出房,封蓋子越來越少,蜜蜂產生一種危機感,對蜂王渴求強烈,直到蜂群失王時才有騷動不安現象。此時提起帶王籠的巢脾,能夠看到大批工蜂撲向王籠,如果放出蜂王會有大批工蜂撲向蜂王,與蜂王“親近”,極容易出現圍王現象。
繁殖季節關王和繁殖越冬蜂結束關王(指關王后前21天),王籠可以固定在一處。筆者的做法是把王籠吊掛在小隔板前端1/3處,王籠一面緊貼隔板,檢查時只需提起隔板便可看到蜂王的情況。越冬期必須把王籠置于蜂團中央,免得寒流侵襲時蜂團收縮王籠暴露在外,凍傷蜂王。
蜜蜂越冬是靠消耗貯蜜維持生命,當蜂團內的貯蜜耗盡時,蜂團會向有蜜的地方移動。由于蜂團移動,有可能把王籠暴露在外,凍死蜂王。因此,在越冬期,要經常檢查王籠的位置,讓王籠始終在蜂團的中央部位。
“關王容易放王難”,是養蜂人的感嘆。筆者認為,只要關王時間長短適度,放王時干凈利落,一般不會出現圍王現象。具體做法:繁殖季節關王,把王籠吊掛在小隔板的前端緊貼隔板,工蜂會用蜂膠把王籠緊緊地粘在隔板上,放王時只要提起隔板,打開王籠門,然后迅速把隔板放回原處,蓋上紗蓋、大蓋即可,沒有發生過圍王現象。
春繁時放王,由于氣溫低,蜜蜂活動量不大,只要提出王籠打開籠門,把王籠放在框梁上,然后蓋上覆布、大蓋,通常情況下是安全的。
關王是蜂群管理中的一種特殊手段,對蜂群繁殖、采集都有一定影響,除非萬不得已,盡量少用或不用,讓蜜蜂根據自己的生活習性,自然繁殖、生活。
上一篇:如何避免分蜂群返回原巢?
下一篇:如何讓工蜂合理的進行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