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養蜂的、蜂采蜜,不會養蜂的、蜂吃蜜?
會養蜂的、蜂采蜜,不會養蜂的、蜂吃蜜?
每一年都會聽到許多師傅講:“哎,今年沒打到多少蜜;算了,多繁點蜂。”常以這樣的口吻自我解壓自我安慰。非專業繁蜂賣蜂的和以養蜂陶冶情操的,肯定是想多產蜜。 以中蜂為例,由于蜂產品比較單一除了產蜜賣蜜就基本是繁蜂賣蜂群,所以多產蜜就顯得尤為重要。既然想多打蜜那么就要避免花來蜂未起,蜂強花已過。英雄無用武之地,空悲嘆。
長江中下游地區主要大蜜源集中在早春和初夏。許多傳統養蜂師傅習慣于老的做法,不早繁也不促繁,仍按中蜂自由自在的自然繁蜂法,因為一來省去了許多花粉,糖漿的投入成本。二來也少花心思照顧蜂群。可是往往蜜蜂的繁殖節奏跟不上花期流蜜期。所以就出現“爺老崽細”,交替得晚,靠大多數是老蜂的采集蜂倉促應對大流蜜期。
老蜂哺育力和采集負荷能力是比不過交替后的青壯年蜂的。等蜜蜂順其自然地發展交替完,花期已經靠近尾聲,蜂群強大起來了沒大蜜源,然后加上早春時常陰雨綿綿倒春寒不斷,不但產不了蜜反而要喂蜜或糖。
要避免花來蜂未起,蜂強花已過,就有必要提前培育適齡采集蜂和養強。這是能夠在早春和初夏多打蜜的首要條件。 要在蜜源到來前40-45天采取人工調控措施:緊脾保溫,促王開產,促蜂排泄,調整巢脾,獎飼促繁,消毒。獎飼包括喂糖漿,花粉,無機鹽,清潔水,和預防的保健物質等。
在外界有初次進粉時可以啟動獎飼糖漿。針對中蜂在外界無花粉進不宜進行獎飼糖漿。長江中下游地區多在大寒節氣啟動春繁促繁。實際上按照物候,中蜂自然狀態下無人工干預也是在大寒節氣這個時間前后啟動春繁。
實際養殖中,不想投入只想產出(類似最原始的土養中蜂法,提供個木桶給蜜蜂只等割蜜),那么是難以實現多打蜜的,特別是早春和初夏的大蜜源期。那么只能靠一年一割的秋冬季。這種粗放式養中蜂談不上管理(不便于管理,蜂王也不好查看,因氣候變化極端天氣,干旱缺蜜,雨水過多等造成的缺蜜,容易餓死蜂或因缺蜜而飛逃)。
年景好有部份人等一年等到巢蜜,也有等一年等到的是布滿巢蟲絲網和糞便早已蜂去桶空的破敗蜂桶。也有失王已久經急造王失敗而滿是工產雄,即將衰亡的桶中蜂群。也有蜂吃蜜,下半年因天氣不好活蜜源植物不好,導致蜜蜂把整個上半年的蜜粉吃個精光。這種情況下蜂采了蜜的同時還要吃養蜂人的蜜要不然過不了缺蜜的寒冬臘月。天寒地凍的有蜜也因氣溫太低無法正常采集。
舍得懂得投入、精心管理并將繁蜂節奏匹配大蜜源流蜜期可以有效避免“蜂采蜜而非蜂吃蜜”,“蜂養人而非人養蜂”。
上一篇:秋養蜜蜂并弱群補足料!
下一篇:耐得住“秋煩”才能搞好秋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