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產、散熱、防巢蟲、缺營養,蜂群脾上“花子”四主因!
控產、散熱、防巢蟲、缺營養,蜂群脾上“花子”四主因!
我們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花子”?“花子”也叫花脾,就是一張脾上的子區分布得沒有規律,顯得雜亂無章,不成片,而且看起來花花的感覺。盛夏,在蜂強、新王、新脾、蜜足、粉足、箱體寬大、場地陰涼等諸多條件都滿足或優越的情況下,蜂群卻不育整齊劃一的封蓋子脾,而是育出了大面積“花子”,看現象又不是拖子,而是蜂群在著意地對付某種不可抗拒的自然現象。
1.“花子”是蜂王控產造成的。新王經過一兩輪的產卵后,產卵能力下降。由于卵的孵化時間有一個時差,造成了脾面工蜂出穴時間不一致,這樣滾動發展,脾面蜂蛹發育不一,“花子”的現象就不足為怪了。中蜂有喜好新脾、不愛舊脾的特性。新的巢礎放進蜂群后,工蜂是從一而終的把巢脾做好,那么蜂王也會按規律進行產卵。當外界大流蜜,工蜂采集回來的粉蜜量增多,舊脾內蜜區,粉區都裝滿了,蜂王喜歡到新脾上產卵;在舊脾中由于“粉壓子”“蜜壓子”,蜂王只好見縫插針,待蜜、粉消耗后,就形成了我們看到的“花子”現象。
2.“花子”是幼蟲散熱的需要。熱天,工蜂不會擠在一起育兒。蜜蜂孵化要求溫度33-35度,濕度80%左右。凡室外氣溫超過35度,如果子區密實,則會有熱傷,割掉脾讓蜂重新造新脾可解決熱傷問題。為什么?因為老脾子房太厚不易散熱,新脾單薄有利散熱。難道是巢蟲危害嗎?但觀察掛了“巢蟲清木片”、基本無巢蟲為害的情況下,仍然有嚴重的“花子”。
3.“花子”是蜂群防巢蟲的措施。封蓋子不連片,不密實。穿插于花粉水蜜間,使巢蟲幼蟲不能在封蓋子下建立互通的隧道。一旦生蟲,工蜂會將其蟲拖出穴,趕下脾。而成片蛹由于不好清理,所以顯現成線的巢蟲危害造成的白頭蛹。因此,花子大多出現于老脾上也就見怪不怪了。
4.哺育不足影響幼蟲成長發育。溫度過高的情況下,工蜂在箱板、框梁,附蓋上休息,上脾的工蜂少了很多,導致蜂王、幼蟲飼喂不足。繼而影響蜂王成片產卵,或者產卵成片了也只有部分正常孵化。我曾發現:在氣溫高、濕度低時,穴內幼蟲表面王漿干枯、過度蒸發的現象。哺育不到位,幼蟲怎能正常發育成長?不難想象,這也應該是“花子”的成因之一。
實踐中,有些蜂友一發現脾上有花子現象就認定了這蜂群有問題。其實,我們要從整群蜂去判斷,如果脾上有完好的封蓋蜜和封蓋子,并且沒有爛子、巢蟲等病害。這個“花子”現象是沒有問題的。
由病原微生物致病導致的“花子”有:如美洲幼蟲腐臭病、歐洲幼蟲腐臭病、中蜂囊狀幼蟲病、白堊病等,均可能出現插花子脾現象,這種花子現象可以用藥物治療。蜂王高度近親交配,受精卵孵化出的“二倍體”雄性蛹,它們在孵化過程中就被工蜂清除,也會形成插花子脾。
上一篇:蜂群注意箱外喂水 !
下一篇:如何給無王群間接誘入蜂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