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群的正確生產管理,有效提高蜂蜜的質量
蜂群的正確生產管理,有效提高蜂蜜的質量
應根據不同蜜源植物的泌蜜特點以及花期的氣候和蜂群的狀況,采取具體措施。流蜜期蜂群一般的管理原則是:維持強群,控制分蜂熱,保持蜂群旺盛的采集積極性;減輕巢內負擔,加強采蜜力量,為蜂群創造良好的采釀蜜環境;努力提高蜂蜜的質量和產量。此外,還應兼顧流蜜期后下一個階段的蜂群管理。
主要蜜源花期群勢下降很快,往往在流蜜階段后期或流蜜結束時后繼無蜂,直接影響下一個階段的蜂群的恢復發展、生產或越夏越冬。如果流蜜階段采取加強蜂群發展的措施,又會使蜂群中蜂子哺育負擔過重,影響蜂蜜生產。
在流蜜階段,蜂群的發展和蜂蜜生產是一對矛盾體,解決這一矛盾可采取主副群的組織和管理,即組織群勢強的主群生產和群勢較弱的副群恢復和發展。在流蜜期中,一般用強群、新王群、單王群取蜜,用弱群、老王群、雙王群恢復和發展。
流蜜階段的取蜜原則應為初期早取、盛期取盡、后期穩取。流蜜初期盡早取蜜能夠刺激蜂群采蜜的積極性,也有利于抑制分蜂熱;流蜜盛期應及時全部取出貯蜜區的成熟蜜,但是應適當保留育子區的貯蜜,以防天氣突然變化,出現蜂群拔子現象;流蜜后期要穩取,不能將所有蜜脾都取盡,以防蜜源突然中斷,造成巢內飼料不足和引發盜蜂。在越冬前的流蜜階段還應貯備足夠的優質封蓋蜜脾,以作為蜂群的越冬飼料。
流蜜階段初、盛期應控制分蜂熱,以保持蜂群處于積極的工作狀態。在流蜜期,應每隔5~7天全面檢查一次育子區,一旦發現王臺和臺基就全部毀除。
在流蜜階段需要兼顧群勢增長的蜂群,還需把育子區中被蜂蜜占滿的巢脾提到貯蜜區,在育子區另加空脾供蜂王產卵。流蜜階段后期泌蜜量減少,而蜂群的采集沖動仍很強烈,使蜂群的盜性增強。因此,在流蜜后期應留足飼料、填塞繼縫、縮小巢門、合并調整蜂群和無王群,還要減少開箱,慎重進行取蜜操作。
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烏桕樹一般在6月10號左右開花,烏桕花期蜜粉充足,有利于蜜蜂繁殖,可根據情況適時取蜜。但一般不要脫花粉,因為荊條后期缺粉。荊條花一般在6月20號左右開始流蜜,中期與烏桕花期重疊,主流蜜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荊條花期長,流蜜量大,是蜂蜜、蜂王漿豐產的時期。
荊條流蜜期蜜蜂天敵逐漸增多,山區多胡蜂、蜘蛛等天敵。這時也是農民對水稻使用農藥的高峰期。因此蜜蜂群勢下降較快,王漿產量也隨之下降。到7月下旬,蜂場周圍若無芝麻等輔助蜜粉源,就應該考慮轉場地,或停止取漿取蜜,為蜂群留足飼料。在沒有蜜源的地方,或者采完一個蜜源,第二個蜜源植物還沒有開始采集的一段時間,要注意補飼糖漿和喂飼花粉以防饑餓。
上一篇:蜂箱中贅脾太多該怎么辦?
下一篇:蜜蜂結團一定需要蜂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