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捕野生蜂群,巧用蜜蜂“奸細”,多收1個蜂群
收捕野生蜂群,巧用蜜蜂“奸細”,多收1個蜂群
養過蜜蜂的朋友都知道,如果我們在野外發現了一個野生的蜜蜂蜂群,那就意味著附近還有一個蜂群,而且還是一個具備完整功能的蜂群,但是有很多朋友不了解,往往都只收到一個蜂群,其實只要我們利用好蜜蜂的習性,還是可以找到另外一個蜂群所在的位置的。關于利用發現分蜂群的位置來判斷另外一個蜂群的位置的方法,小編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經有介紹,今天小編要向大家分享的是另外一種方法,不是通過地理環境來判斷另外一個蜂群所在的位置,而是利用蜜蜂的習性,有意的讓蜜蜂把我們引到另外一個蜂群的位置,但是這種方法有一個缺點,如果兩個蜂群之間的距離太遠,效果不怎么好。
一、蜜蜂分蜂的特點
蜜蜂分蜂一般都會在蜂場附近停留一段時間,停留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確定蜂團中是不是有蜂王存在,另外一個原因是確定新的巢穴。在蜂團停留的時間里,如果蜂王存在,蜜蜂就會按照正常的程序,大量的偵查蜂各自展示自己發現的巢穴位置,然后蜜蜂從中間選擇最好的位置,一旦確定,全部蜜蜂就飛到新的巢穴安家。
這里面有一個問題很多朋友忽略了,那就是蜂王,就算工蜂在樹上結團了,只要發現蜂團中沒有蜂王,整個蜂團還是會回到原來的蜂巢,就是這個特點,我們可以好好利用,利用好了就可以找到另外一個蜂群的位置。
二、留下蜜蜂“尖細”
在我們收蜂的時候,因為分蜂團具有不確定因素,一旦發現適合居住的巢穴就會馬上飛到新的巢穴居住,所以收捕分蜂團雖然最好的時間是在傍晚,但是最適合的還是馬上發現馬上收捕,因為蜂團隨時可能離開。
在我們收捕了蜂團以后,我們在收捕的時候可以留下少量蜜蜂,蜜蜂的數量不多,最好不要超過20只,這些蜜蜂就會變成另外一個蜂群的“尖細”。根據塔蘭諾夫的實驗,蜜蜂在達到20只以上的時候就會結團,如果是少量的蜜蜂,往往很難結團,一旦遇到危機就會選擇逃避,而多于20只的蜜蜂,往往在遇到危機的時候都是共同應對危機,所以留下的蜜蜂不要太多。
三、如何利用蜜蜂“尖細”?
當我們把蜂團收捕以后,留下的蜜蜂由于找不到蜂王往往在結團的附近飛行,此時我們就要注意蜜蜂的動向了,因為這些蜜蜂找不到蜂王,最后只能回到原來的巢穴,我們只需要跟蹤好這些蜜蜂,自然能夠發現另外一個蜂群的位置。但是很顯然如果兩個蜂群之間的距離太遠的話,蜜蜂飛行時我們不一定能夠看見,如果蜂群就在附近,我們能夠看清蜜蜂飛行的方向,順著飛行的方向追蹤,同時豎起耳朵聽周圍的蜜蜂飛行的聲音,只要蜂團就在附近,順著我們留下的那些蜜蜂飛行的放下,自然可以找到另外一個蜂群所在的位置。
四、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一:這個實驗小編并沒有做過,僅僅是根據蜜蜂的習性進行的一種預估,反正我們收捕野生蜂群的時候損失幾只蜜蜂對我們是沒有影響的,如果有機會收捕的朋友們可以嘗試一下。
第二:留下的蜜蜂是不是會飛到原來的蜂巢是一個問題。雖然我們都知道蜜蜂在蜂場附近結團的原因是查看蜂王和確定新的巢穴,但是一旦蜂團停留下來蜜蜂是不是還具備飛回老巢的特點我們并不清楚,所以我們有機會的朋友們可以嘗試一下,然后向我們分享最后蜜蜂的行為。
上一篇:躲在磚墻里的蜜蜂如何收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