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蜂技術,蜂群的秋繁越冬與半越冬管理要點
養蜂技術,蜂群的秋繁越冬與半越冬管理要點
我飼養意蜂時,多數年份的8 月,蜂群在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等省區采苕條或蕎麥秋繁,然后在那里半越冬,12 月下旬南回。我覺得蜂群在那里很容易管理,且蜂群很好。現把管理要點總結出來,供蜂友們參考。
(1) 在秋繁主要蜜源流蜜期間,首先每群選1張全蜜脾,留作越冬飼料。流蜜不足的要補喂。
(2) 選擇好的巢脾,培養適齡健康越冬蜂。一定要注意徹底根治大小蜂螨,用藥量要按照說明書,不得隨便加減。如果用藥過重,會傷蜂兒;用藥過輕,達不到治療目的。
(3) 8 月底主要蜜源結束,9 月上中旬,要及時把蜂群轉運到沒有蜜源的樹蔭下擺放。為控制蜂王產卵及蜜蜂空飛,要把巢脾的距離拉大到15~20 mm。
(4) 一般到10 月氣溫下降很快,當氣溫下降到0~6℃時,蜜蜂就結團安靜。這時候,要把空脾全部撤出,每群的旁邊加入1 張全蜜脾,半蜜脾放在中間。蜂要密集,要蜂多于脾。
(5) 不要扣蜂王,以免遭受意外損失。箱內外不用加任何保溫物。我的蜂群在東北各省半越冬時,一般最低氣溫為- 16℃,有一年則為- 25℃,都沒有發生過凍死蜂的現象。
但有兩年,我的蜂群沒有去東北各省秋繁半越冬,而是在家鄉秋繁。在我家鄉桂南,到10 月下旬才真正進入秋季,因為主要蜜源短缺,意蜂不善于采集零星蜜源,加上氣溫高,蜂王不停產,蜂兒哺育不起來,蜜蜂頻繁飛出箱外活動,容易老化,縮短壽命,群勢下降厲害,造成秋衰。相互對比,蜂群在東北各省秋繁半越冬群勢好;在我家鄉桂南秋繁,群勢差。
我對工蜂產卵群的處理
蜂群失王、工蜂產卵,如果時間太長,蜂量少,工蜂老得身體黑亮,就沒有再利用的價值。如果能及時發現工蜂產卵,可以抖蜂棄脾與其他群合并。2009年10 月,我飼養的中蜂,發現有一群失王、工蜂產卵,約有4 框蜂,我把它分作2 群,把原巢脾全部抽出,用硫磺熏死蟲卵,然后放入其他群。再從其他群調有蟲卵的脾放入原群,最后介紹入成熟王臺。結果,這兩個群的蜂王都能交尾成功,產卵孵化正常。
蜂群的秋季繁殖,直接關系到第二年的生產和收益。實踐證明,沒有量多、質好的越冬蜂,要搞好春繁,奪取全年豐收是很困難的。
所以一個有經驗的養蜂者,總是把秋繁作為一年養蜂工作的重點來抓。
1.提高越冬蜂質量秋繁蜜蜂要經過漫長的越冬期,如果素質不好,就難以存活到春天與新蜂交替。提高越冬蜂素質的關鍵是防治蜂螨。治螨時要注意:一是用藥要適量,不能任意加大劑量和濃度。二是噴藥要均勻,不留死角。三是重在效果,螨害嚴重的要連續治理,直到不見落螨為止。四是治螨劑要交替使用,避免蜂螨產生抗藥性,降低防治效果。強壯的蜂群是靠豐富而全面的營養育成的,蜜蜂的營養,主要是糖和花粉。糖為蜜蜂提供能量,花粉為蜜蜂提供蛋白質。
2.加速秋繁一到晚秋,由于氣溫下降,花源減少,蜂王產卵減少,不但新蜂繁殖少而且質量差。因此秋繁一開始,就要加速繁殖。加速繁殖,一是要有計劃地培育新蜂王,更換老蜂王。二是把換下來的老蜂王,暫加利用,以組成雙王群。產幾代子后并入基本群,加強基本群的群勢。三是以強補弱互調子脾。把強群中的出房子脾調給弱群,以增強其群勢。弱群中的蟲卵脾,調給強群哺育。四是雙王群停止生產王漿后,捉1只蜂王上繼箱,成為上下雙王繁殖,增加產卵量,加速繁殖。
3.加強管理秋繁時氣候多變,時晴時雨,時冷時熱,在管理上要有相應的措施。
第一,做好降溫和保暖工作。前期氣溫較高,上蓋草簾,不使太陽直曬蜂箱,場地前后澆水,放大巢門,加強空氣對流,降低巢溫。霜降以后,隨著氣溫的逐漸下降,要做好保溫工作,尤其是寒潮到來前后,要縮小巢門,糊好蜂箱裂縫。
第二,根據氣候變化,調整群勢。秋繁前期以蜂、脾相稱為原則,到中后期不可急于加脾,務須蜂多于脾,以利保溫護子,擴大子面。
第三,秋繁開始,應每晚漿飼,濃度為糖、水各半。漿飼可以提高蜂群情緒和蜂王產卵的積極性,有利于增加越冬蜂。
第四,秋繁中同時生產王漿的,要以秋繁為主,如片面追求經濟利益,產漿停止過遲,勢必影響越冬蜂的積累,損害長遠利益。
上一篇:養蜂方法,如何強化蜜蜂保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