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蜂方法,越冬蜂容易死亡的原因,越冬蜂死亡率高的幾個因素
養蜂方法,越冬蜂容易死亡的原因,越冬蜂死亡率高的幾個因素
蜂群越冬南北差異很大。北方11月份已進入越冬,但南方正是山花爛漫,油茶、野菊花、冬桂花等相繼開放,是豐收季節。北方蜂群越冬期長,南方相對要短些,無論北方還是南方,在蜂群管理上稍有疏忽都可能出現高死亡率。
一、沒有抓好越冬蜂的繁殖
秋繁沒有抓好越冬蜂繁殖,蜂不適齡是造成越冬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繁殖越冬蜂前后蜜源缺乏,飼料供應不足,沒有去老王換新王,蜂王日產卵下降,幼蟲日齡不一致,影響子脾面積擴大,培育出的越冬蜂達不到一致的適齡程度。若秋繁前未全面調整群勢,蜂群的蜂量、卵、蟲、蛹失調,在卵蟲、子脾較多的蜂群,繁殖期受到不利因素影響(如氣溫、濕度等),蜜蜂發育不良,體質較差;而老子脾較多的蜂群,在外界有蜜粉時全部出房,并投入采集、育蟲、釀蜜,使新蜂老化,這部分蜂還未進入春繁就死去。
二、越冬飼料質量不好
越冬飼料含甘露蜜或飼料糖質量差引起消化不良、下痢等。補喂飼料濃度過高或過低,飼喂過量會使 秋季老蜂未完成釀制工作而過早死亡,迫使適齡蜂繼續參加釀蜜,導致越冬蜂早衰。補充飼料適合的糖水比為2:1.3(2公斤白糖兌1.3公斤水),還要注意缺蜜群補喂不能過晚。總之,優質飼料是蜂群安全越冬的重要保障。
三、蜂螨寄生率高
蜂螨寄生率高是造成越冬蜂群死亡率高的原因之一。在繁殖越冬蜂前要斷子進行一次徹底治螨,治螨時不能使用同一種藥物,還要用粉劑治小螨。治螨工作稍有疏忽,會使幼蟲發育不良,越冬蜂體質差,壽命縮短,死亡率提高。
四、越冬蜂群弱小
根據有關資料證實,在蜂群越冬期間,強群群勢下降在15%左右,弱群則下降50%以上。這是弱群越冬期高死亡率的原因之一。為確保越冬安全,在越冬之前要進行群勢調整,合并弱群。7框以上大群越冬,為了防止傷熱和蜜蜂大量活動,要采取繼箱越冬,避免出現不必要的損失。
五、飼養蜂種與本地氣候不相適應
高寒地區越冬應選擇抗寒能力強的黑色蜂種,若選擇不當,選用了耐寒力差的黃色蜂種,越冬死亡率會增高。實踐證明,在嚴寒的北方,同等群勢下,黃色蜂種的死亡率要高于黑色蜂種15%以上。所以越冬期間蜂種選擇很重要。
六、盜蜂侵入造成越冬蜂死亡率高
越冬之前通常要進行群勢調整,喂足飼料。由于越|冬期間出現回暖天氣,氣溫升高,外界無蜜源,引起蜜蜂空飛,在箱邊飛來飛去引發盜蜂,有些蜂群蜜被盜光而餓死。因此,在越冬期間要注意檢查蜂群是否被盜,若發現盜蜂及時采取措施,及早補飼。
七、油茶蜜粉引起越冬蜂高死亡率
南方采油茶的蜂群越冬之前,若處理不當未徹底清除蜂群內的油茶蜜粉,在寒冷天氣(0~-5℃)連續10多天蜜蜂開始大肚,大量死亡,甚至全群覆沒。有一年油茶蜜大豐收,越冬前我將全部蜂群的油茶蜜取出。可油茶蜜濃度高,在寒冷天氣很難搖干凈,巢房里的蜜怎么也搖不凈,沾滿了很多余蜜,心想灌進濃糖漿,蜂群過冬應該沒問題。沒想到這一年,越冬期間連續陰雨低溫(0-5℃)達兩個月之久,開始越冬很順利,蜜蜂無大肚死亡現象,但接近越冬尾期,巢內飼料基本耗盡問題出現了,蜜蜂大肚,不斷往外飛,外界氣溫低蜂飛出落在地上無法飛回,油茶中毒,蜂死去一大半。危急中來了幾個晴天,氣溫回升,蜜蜂飛出排泄,避免了災難,后經補喂挽救了剩下的蜜蜂。
綜上所述,越冬蜂高死亡率的因素很多,在蜂群飼養管理時要針對不同情況予以解決,確保蜂群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