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大多數是“不通暢”特征。微循環瘀阻,是許多疾病的發病基礎,也是慢性病久治不愈的原因之一,所以又有“久病必有瘀”的說法。“通則不痛,通則康壽”。世界醫學高級研究者羅博·弗契哥特等三位科學家,在獲得1998年諾貝爾獎醫學和生理學獎的論證中指出:“能通暢血管、消除代謝廢物,促進氧和營養的充分供應,發揮器官潛能”的物質可防治各種病癥,獲得健康。
中醫蜂療學“解、衡、通”康壽理論,創造了針對血管的綜合康復方略——“兩論三步法”。
“兩論”:“人天相應論”即人與自然的平衡與統一;“人體為統一的整體論”,機體是統一整體,不可分割的。如果人能和社會與自然環境相適應是人健康標志之一??匆粋€人身體所患疾病要從整體來看,不能單一看某一個器官,因為每個器官都是相生相連的。
“三步法”:
第一步、改善微循環,疏通血脈,掃清障礙。
首先打通三點,
1.有栓和不完全血栓的存在;
2.大小動脈分叉處有栓存在;
3.在血液流動處漩渦的血栓存在。如果這三點不清除,管道就不暢通,一旦阻塞超過70%,就會產生栓塞。25歲以后的人都有不同血栓存在。凝血后,有計劃的消除栓塞物質,才能保證血管道路的暢通。按西醫講是溶栓術,就是給溶栓物質。中醫理論認為,疏通血管不單是溶栓,而是包括血管壁軟化,血液流通度的改造,血液動力調整等綜合情況下才有康復的作用。
第二步、強化血液流暢,隨之活血祛瘀,保障血液快速流通帶走廢物。快速恢復運動、語言等神經功能。
第三步、補氣調血。氣血是生命的基礎,氣血不能分家,必須統一調理,“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