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繁強群技術
養(yǎng)蜂一年四季在于春,春繁管理是關鍵。早春有強群,全年豐收有希望。天氣晴好,漿、蜜、粉高產大豐收;天氣多雨,王漿也能豐收。大豐收的蜂場是蜂養(yǎng)人,早春養(yǎng)不起強群全年養(yǎng)弱群的蜂場是人養(yǎng)蜂。人養(yǎng)蜂的蜂場往往養(yǎng)不了幾年就被蜜蜂吃光而破產了,蜂養(yǎng)人的蜂場可以世代養(yǎng)蜂興旺發(fā)達。
不管定地或轉地飼養(yǎng),家庭養(yǎng)蜂最宜養(yǎng)160-180個大群。如果采取定地小轉地飼養(yǎng),一年就能穩(wěn)產王漿1.5噸左右,加上蜜粉收入全年能有十多萬元的產出,最少的也有幾萬元可以寄回家。遇到滴蜜無收的年成,僅王漿收入足可以養(yǎng)活整個蜂場,開支了轉地運費、飼養(yǎng)員的工資等成本后還能有所積蓄。而長期養(yǎng)弱群,殺雞取蛋的蜂場,往往入不敷出,他們對如何飼養(yǎng)強群的把握太少,只好靠蜂產品造假、摻假維持生計。這些養(yǎng)蜂者中的無賴,不僅給消費者健康造成嚴重危害,也影響了我國蜂業(yè)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我們倡議廣大蜂友都來努力學習和掌握飼養(yǎng)強群得高產的技術,緊緊依靠提高蜂產品產量和質量來增加收入壯大養(yǎng)蜂場經濟實力,這是中國養(yǎng)蜂全行業(yè)良性發(fā)展所期待的模式。
1、適時加脾擴巢。從春繁開始養(yǎng)強群,不論南方、北方都采用同樣方法繁蜂,緊脾時每只蜂王緊成一框,所謂“單脾開繁”。提早春繁期間因為外界還沒有天然花粉可以采食,工蜂分泌的王漿少,飼喂蜂王也少,蜂王產卵就少。故提早春繁必須人為地給蜜蜂補足花粉,工蜂吃了新鮮的人工花粉就會立即變得興奮起來,積極分泌王漿飼喂蜂王,促使蜂王產卵多產卵快。開繁第一框都要加入帶有人工花粉的角粉脾催產,中間留空供蜂王產卵。在南方春繁的蜂群,氣溫適宜,有天然花粉采進,蜂量好,蜂王產卵快,在哺育幼蟲漿水很足的情況下加脾可以適當快一點。春繁經常會受冷空氣影響的地區(qū),加第二框脾要等第一框子脾封蓋后再加,第二框封蓋以后再加第三框,到第三框封蓋時新蜂已陸續(xù)出房,工蜂將一天比一天多,這時候隨著氣溫升高,外界有少量雜花粉采進,三框封蓋子出完后就可以加到滿箱的巢脾了。再往后如果幼蟲哺育漿量很足的情況下,三至四天就可以加一框粉脾或空脾。春繁單王,雙王群最好50%左右,每箱平均9-10框時,停止加脾7-10天,等工蜂量大擁擠時加上空繼箱,提上蜂蓋子脾,要大量分群的可以多提,不要增群的蜂場,也可適當控制蜂王產卵。到初流蜜時要多造新脾,讓蜂王大量產卵,既提高工蜂采蜜粉積極性,又可避免分蜂熱。巢箱在大流蜜期應加到單王7框,雙王8框。現(xiàn)在都是開巢門運蜂,群勢不怕壯,但要注意轉運時繼箱上最好不要多于5-6框,多余的脾提出箱外轉運比較安全。
2、補飼蛋白質飼料增強蜜蜂體質。春季繁殖不好的蜂場,有大部分是開始1-4框子脾面積沒有擴大,第一框沒有封蓋就急著加第二框了,遇到冷空氣影響,西北氣流控制,就會出現(xiàn)幼蟲干漿大量拖子的現(xiàn)象。春繁遇到幾次幼蟲干漿拖子,就繁殖不了強群。養(yǎng)蜂員要勤觀察,多動腦,多鉆研蜂群飼養(yǎng)管理技術。比如春繁西北氣流控制溫度驟降幼蟲干漿拖子,原因是什么?我們認為是泌漿蜂被西北氣流控制氣溫驟降身體生理機能受到影響,引起蛋白質缺乏,無法分泌出蜂王漿。但具體的機理是什么,我們也不甚明白,希望本文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讓科學家來徹底弄清這個問題。只要西北氣流一來,即使蜂量很擁擠,粉足、蜜足的強群也會干漿拖子。這時就應給哺育蜂補充蛋白質,用雞蛋飼喂蜂群補充蛋白質價廉物美,每千克糖漿中加雞蛋1個,連喂三天就會明顯好轉。春繁一定要保證幼蟲哺育的漿水充足,那么繁育出的新蜂壽命長,采蜜能高產,所以每到西北氣流控制冷空氣突來時,一定要給蜂群補充蛋白質營養(yǎng)。體質強壯的蜂群在油菜花大流蜜期不會感染爬蜂病,可以避免在生產期用藥,這對于生產無公害蜂產品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3、做好春繁養(yǎng)強群。蜂群在第一個油菜蜜源期若群勢不是很強壯,每群蜂量達不到5kg以上的蜂場應重點抓繁殖,不要急于求收成。油菜盛花期,天然蜜粉充足,氣溫適宜,是大好的繁蜂季節(jié),每3天加一框新巢礎,到油菜期結束都成了封蓋子脾,每框封蓋子脾以25元計算,每群多養(yǎng)4框子脾就值100元,有利于下一個花期的豐收。
蜂群在大流蜜期可以做到采蜜和育兒兩不誤,白天工蜂不會因為要飼喂幼蟲而不出巢采蜜,成年工蜂白天忙著采蜜、粉,夜里哺育幼蟲;內勤工作由幼蜂在忙碌,幼蜂沒有哺育能力,所以白天漿水被幼蟲慢慢吃干,如果下午去觀察子脾,幼蟲漿水都會干一些。經過成年蜂一夜哺育,第二天早上幼蟲漿水便又很充足了。這情形猶如母親撫養(yǎng)嬰幼兒,當母親從田地上打麥子回家,小孩肚子餓在床上哭,而眼看就要下大雨了,曬在門口麥場上的麥子就會被雨淋濕甚至沖走,母親肯定是先收麥子,然后再回來喂小孩奶水。在大流蜜期多養(yǎng)一框子脾無非是多消耗了1kg蜜而已,蜂蜜的產量提高卻遠遠大于1kg。
4、強群高產有技巧。很多蜂友進入盛花期都采用“殺雞取蛋”的做法,他們認為蜂王產卵多了,蜜蜂只好顧著飼喂幼蟲而不出去采蜜了,從而抱定蜂群大量繁殖會影響蜂蜜產量,控制蜂王產卵能讓工蜂多采蜜的錯誤觀念。事實上,只有早春育強群,采集蜂量多,才能在天氣晴好的蜜源期取得大豐收。那些控制蜂王產卵的蜂場,不僅蜜沒有高產,蜂也沒有養(yǎng)強,只落得個“蜂財(蜜)兩空,花落群弱”的可悲局面。
要想采蜜高產就不能用出房子脾來儲蜜,每群蜂的繼箱里都要留有4張空脾供蜜蜂儲蜜。采用空脾比出房子脾儲蜜高產得多。春季單王群大多能產8-9框子,在大流蜜期有些蜂場會將蜂王產卵控制在5-6框,他們將出房子脾提到繼箱中,但工蜂不愿在繼箱的出房脾中儲蜜,它們仍會空出中間的子圈等蜂王來產卵。而巢、繼箱之間隔著隔王柵,蜂王根本不可能爬到繼箱上來產卵。控制蜂王產卵嚴重的蜂場,只利用3-4框產卵,繼箱上的胖蠟特別多。因為脾中間工蜂都會留出產卵圈,儲蜜地方不夠,所以蜜圈的巢房被工蜂加得很高,出現(xiàn)“胖脾”現(xiàn)象。強群蜂場在流蜜初期,適當控制蜂王10天左右的產卵量,進入大流蜜期多造新脾讓蜂王大量產卵,可提高工蜂采蜜積極性。我們應使單王群長期保持7框、雙王群保持8框產卵,從巢箱中提出一框中間新封蓋的幼蟲子脾到繼箱中,放于取漿框旁邊,10天換一次,有利于王漿高產。
有些蜂友為了多產蜂蠟,每次取蜜每次割胖脾,這種做法也會大大影響采蜜產量。在大流蜜期割1kg胖蠟要少采數(shù)千克蜂蜜,得不償失。在流蜜初期讓工蜂把蜜脾巢房慢慢造高,即造成胖脾,一張脾就可裝兩框蜜。每脾每次可貯蜜2-3kg,因此貯蜜的蜜脾不需要太多。脾多蜜少我們的搖蜜工作量要大,取蜜后蜜蜂清脾工作量也大。每次取蜜時要避免胖脾破損,破損部分要割平,蜜蜂會因修造蜜脾增加了工作量而影響采蜜量。總之,在大流蜜期割胖蠟是不合算的。每個蜜源最宜在出場轉運做裝訂時把胖脾割平。
二、蜂群治螨技術
蜂螨是蜜蜂最主要的病蟲害之一,它嚴重危害蜂群,影響生產,給蜂場帶來巨大的損失。為減少螨害損失,治螨工作四季要抓緊。大小蜂螨要用兩種方法分別治療。
1、大蜂螨的滅除。
在越冬斷子時用殺螨藥水制劑噴治大蜂螨,與喂越冬飼料同期進行。做法:當天夜里喂足1:1糖水,蜜蜂吃飽糖水肚子脹大腹節(jié)松開,蜂螨便暴露在外無處可藏,次日早上開始用殺螨藥水(可用山西振興魚蜂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的殺螨Ⅰ號針劑,加水250克噴20個蜜蜂脾、殺螨Ⅱ號針劑,加水1000克噴80個蜜蜂脾)噴治大蜂螨,3天一次,連噴3次,這樣噴藥效果好,蜜蜂吃飽糖水不易中毒。注意藥水不宜超濃度,最好多噴幾下,被藥水噴到的蜂螨必死無疑。越冬期治凈大螨全年無憂,不用在生產期治大螨。因此每年越冬期要抓住機遇滅凈大螨。眾所周知,大蜂螨養(yǎng)一代子需14天,一般先在雄蜂房里繁殖,開始在雄蜂房里見到大螨時立即割凈雄蜂蛹,割下來的雄蜂蛹離開蜂箱用盤子接住可以喂雞,既給雞加點營養(yǎng),又將大蜂螨干盡殺絕控制其繁殖,一舉兩得。工蜂封蓋期為12天,在工蜂房繁殖的大蜂螨等工蜂出房了還沒有發(fā)育成熟,還需要寄生在工蜂體上幾天才能發(fā)育完全。當見到有許多寄生螨時用藥水噴灑,4天一次,連噴3次,這樣就可以控制大蜂螨了。即使看到有不少寄生大螨了,也不一定會出現(xiàn)爬蜂。
2、小蜂螨的滅除。
小蜂螨的繁殖速度比大蜂螨快,小蜂螨等幼蟲快要封蓋時爬進巢房內產下4-7粒卵,用幼蟲的漿水撫養(yǎng)幼螨,幾個小時后幼螨生活就可以自理,老螨又立即換個快封蓋的幼蟲房產卵,一個又一個,很快就有爬蜂出現(xiàn),凡是讓小螨產卵過的巢房出來的幼蜂全是爬蜂。小蜂螨造成的爬蜂比大蜂螨嚴重,若防治不及時,極易造成全群覆滅。若在子脾上看到有小蜂螨,封蓋房上有針孔大小的穿孔,就很快會出現(xiàn)爬蜂,所以當我們發(fā)現(xiàn)有小蜂螨時就要及時根治。
小蜂螨剛發(fā)現(xiàn)時很易治療。方法是取少量升華硫放在框梁上,蜜蜂爬過框梁時其體上的絨毛和足都粘上了升華硫,并攜帶至各個巢房房眼。10框以上的繼箱群每群每次用升華硫2g,4天一次,連續(xù)用4次。注意切勿直接撒在蜜蜂身體上。南方蜂場8月份開始,小蜂螨寄生率會呈直線上升,8月底9月初小蜂螨達到最高峰,這時的平均氣溫在30℃以下,升華硫揮發(fā)快,對小蜂螨殺傷效果很好,此時滅螨,蜜蜂升華硫中毒程度也要比夏季高溫期間治療輕得多。
如果小蜂螨危害很嚴重,就應用升華硫刷封蓋子脾和大幼蟲脾,方法是將子脾稍稍傾斜,刷子兩面蘸取升華硫并敲除多數(shù)粉末,從子脾傾斜向下的一面自下往上,重復多次,仔細觀察脾面房眼上有點粉末即可。刷了升華硫的封蓋子脾和幼蟲脾要間隔擺放。用升華硫刷子脾的幾點注意事項:繼箱群有6-8框子脾的,一次刷脾每群不得超過2g升華硫;刷封蓋子脾時,要遍及每個封蓋子;刷大幼蟲脾,只刷巢脾中間1-2cm寬即可;升華硫使用過多蜜蜂就容易中毒,會出現(xiàn)一個月卵不孵化現(xiàn)象,蜂群群勢急劇下降;使用的升華硫不能受潮,受潮的升華硫會降低對小蜂螨的殺傷力,從而不能起到徹底根治的效果。凡是用升華硫殺螨,不管撒在框梁上還是刷脾,在施藥的當天一定要給蜂群喂飽糖水,可避免蜂群嚴重中毒。
時下不少蜂友認為螨撲和升華硫已經起不到殺螨的作用,究其根因是在升華硫中加了水劑的緣故,滅大蜂螨是采用殺螨水劑噴殺治療,而治小蜂螨則要求升華硫務必干燥,否則起不到根治效果。所以為了有效地治螨就必須大、小蜂螨分開治。
蜜蜂是社會性昆蟲,常常成千上萬地聚集在一個蜂巢里面。 蜜蜂屬膜翅目,蜜蜂科體長8-20毫米,黃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頭與胸幾乎一樣寬。觸角膝狀,復眼橢圓形,有毛,口器嚼吸式,下唇舌很長,后足為攜粉足。兩對膜質翅,前翅大,后翅小,前后翅以翅鉤列連鎖。腹部近橢圓形,體毛較胸部為少,腹末有蜇針。 蜜蜂一生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蟲態(tài)。在蜜蜂社會里,它們仍然過著一種母系氏族生活。在它們這個群體大家族的成員中,有一個蜂王(蜂后),它是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蜂,負責產卵繁殖后代,同時“統(tǒng)治” 這個大家族。 養(yǎng)殖技術:蜜蜂生活的最適合氣溫15~25攝氏度。氣溫在5~35攝氏度時(白晝蔭處氣溫,下同)蜜蜂就能出巢活動,蜂王在巢內產卵,工蜂哺育幼蟲,整個時期可稱為繁殖期。這個時期外界往往有蜜粉源,也是生產各種蜂產品的生產時期。氣溫長時期在10攝氏度以下時,蜂王停止產卵,蜜蜂減少或停止出巢活動,在蜂巢內結成蜂團,轉入斷子越冬期。 在溫帶地區(qū),冬季蜂王停止產卵,只有老蜂逐漸死亡,沒有新蜂羽化,蜂群中蜜蜂的數(shù)量漸漸減少;夏季蜂王每日的產卵量往往超過1500粒,新蜂的羽化數(shù)大大超過老蜂的死亡數(shù),蜜蜂的數(shù)量逐漸增多,蜂群發(fā)展到高峰。蜂群中蜜蜂和子數(shù)量的變化,每年都有相似的順序和速度,它主要取決于氣候和蜜蜂數(shù)量和質量的變化,蜂群在一年中的生活,一般可劃分為若干個時期,每一個時期都有它的特點,但是在這些時期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 1、恢復期 早春從蜂王開始產卵,蜂群又開始哺育蜂子起,到蜂群恢復到越冬前的群勢為止。北方蜂群越冬期長,蜂王在2月底至3月開始產卵;長江中下游地區(qū),蜂王在1月開始產卵。通常,越冬蜂經過排泄飛翔后積極培育蜂子。大約經過1個月,當年培育的新蜂將大部分越冬蜂更替,新蜂比越冬的老蜂哺育蜂子的能力提高 2~3倍,為蜂群的迅速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
2、發(fā)展時期 在這個時期,蜜蜂哺育蜂子能力迅速提高,蜂王產卵量增加,每天羽化的新蜂超過了老蜂的死亡數(shù),蜂群發(fā)展壯大,蜜蜂和子脾數(shù)量都持續(xù)增加。有的蜂群出現(xiàn)雄蜂子和雄蜂。蜂群發(fā)展到8~10框蜂(蜜蜂在2萬只以上),便進入強盛時期。
3、強盛時期 北方一般出現(xiàn)在夏季,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出現(xiàn)在春末夏初。這個時期,蜂群可發(fā)展到20~30框蜂(3萬~6萬只蜂),子脾8~12框,群勢相對穩(wěn)定,蜂群往往出現(xiàn)分蜂熱(造王臺,培育新蜂王,作自然分蜂的準備)。 強盛時期,常有主要蜜蜂源植物大量開花、流蜜,是蜂群突擊采集飼料的時期,也是養(yǎng)蜂生產的時期。
4、秋季蜜蜂更新時期 秋季,主要蜜源植物流蜜期結束后,蜂群培育的冬季蜂更替了夏季蜂,冬季蜂主要是沒有哺育過的工蜂,它們的上顎腺、舌腺、脂肪體等都保持發(fā)育狀態(tài),能夠度過寒冬,到來年春季仍然能夠哺育幼蟲。
5、越冬時期 晚秋,隨著氣溫下降,蜂王減少產卵,最后完全停產。氣溫下降到5攝氏度以下,蜜蜂周圍溫度接近6~8攝氏度時,蜜蜂結成越冬蜂團。周圍溫度繼續(xù)下降時,蜂團就收縮,同時中心的蜜蜂產生熱量,使蜂團內部溫度升到14~30攝氏度,表面溫度保持在6~8攝氏度。越冬期間沒有新蜂羽化,只有老蜂死亡,蜜蜂數(shù)量逐漸減少;早春蜂群中的蜜蜂數(shù)量減少到最低點。 實踐證明,秋季培育的越冬蜂多,強群越冬,蜜蜂死亡率低,飼料消耗少,能保存實力,來年春季蜂群恢復發(fā)展快,能夠利用早期蜜源。強群哺育的蜜蜂體格強壯、器官大、壽命長,采集力強,而且強群抗病力強,管理省工,是取得高產、穩(wěn)產的基礎。
6、亞熱帶地區(qū)的蜂群越夏 亞熱帶地區(qū)的7~9月,氣溫常在35攝氏度以上,并且缺乏蜜源,蜂王停止產卵,蜜蜂只在早晚出巢活動。為維持適宜的巢溫,蜜蜂扇風,加強通風,采水降溫,體力消耗很大,很快衰老死亡,群勢迅速下降。 10月氣溫下降,有桉樹等蜜粉源,蜂王恢復產卵,蜜蜂又開始育蟲,蜂群進入恢復發(fā)展時期。亞熱帶地區(qū)的冬春季有主要蜜源植物開花,流蜜,是那里的生產季節(jié)。
2、發(fā)展時期 在這個時期,蜜蜂哺育蜂子能力迅速提高,蜂王產卵量增加,每天羽化的新蜂超過了老蜂的死亡數(shù),蜂群發(fā)展壯大,蜜蜂和子脾數(shù)量都持續(xù)增加。有的蜂群出現(xiàn)雄蜂子和雄蜂。蜂群發(fā)展到8~10框蜂(蜜蜂在2萬只以上),便進入強盛時期。
3、強盛時期 北方一般出現(xiàn)在夏季,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出現(xiàn)在春末夏初。這個時期,蜂群可發(fā)展到20~30框蜂(3萬~6萬只蜂),子脾8~12框,群勢相對穩(wěn)定,蜂群往往出現(xiàn)分蜂熱(造王臺,培育新蜂王,作自然分蜂的準備)。 強盛時期,常有主要蜜蜂源植物大量開花、流蜜,是蜂群突擊采集飼料的時期,也是養(yǎng)蜂生產的時期。
4、秋季蜜蜂更新時期 秋季,主要蜜源植物流蜜期結束后,蜂群培育的冬季蜂更替了夏季蜂,冬季蜂主要是沒有哺育過的工蜂,它們的上顎腺、舌腺、脂肪體等都保持發(fā)育狀態(tài),能夠度過寒冬,到來年春季仍然能夠哺育幼蟲。
5、越冬時期 晚秋,隨著氣溫下降,蜂王減少產卵,最后完全停產。氣溫下降到5攝氏度以下,蜜蜂周圍溫度接近6~8攝氏度時,蜜蜂結成越冬蜂團。周圍溫度繼續(xù)下降時,蜂團就收縮,同時中心的蜜蜂產生熱量,使蜂團內部溫度升到14~30攝氏度,表面溫度保持在6~8攝氏度。越冬期間沒有新蜂羽化,只有老蜂死亡,蜜蜂數(shù)量逐漸減少;早春蜂群中的蜜蜂數(shù)量減少到最低點。 實踐證明,秋季培育的越冬蜂多,強群越冬,蜜蜂死亡率低,飼料消耗少,能保存實力,來年春季蜂群恢復發(fā)展快,能夠利用早期蜜源。強群哺育的蜜蜂體格強壯、器官大、壽命長,采集力強,而且強群抗病力強,管理省工,是取得高產、穩(wěn)產的基礎。
6、亞熱帶地區(qū)的蜂群越夏 亞熱帶地區(qū)的7~9月,氣溫常在35攝氏度以上,并且缺乏蜜源,蜂王停止產卵,蜜蜂只在早晚出巢活動。為維持適宜的巢溫,蜜蜂扇風,加強通風,采水降溫,體力消耗很大,很快衰老死亡,群勢迅速下降。 10月氣溫下降,有桉樹等蜜粉源,蜂王恢復產卵,蜜蜂又開始育蟲,蜂群進入恢復發(fā)展時期。亞熱帶地區(qū)的冬春季有主要蜜源植物開花,流蜜,是那里的生產季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