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適時灌脾防脫水、由于蜂群在箱內越冬一般不外出采水,如果箱內存在不成熟或結晶的飼料,極易引起蜜蜂“口渴”脫水。通過觀察蜂群動態,發現蜂群散團,巢外有部分蜜蜂飛出并表現不安、用潔凈棉花蘸水放在巢門口,如果蜜蜂吸水,則說明蜂箱內缺水,應及時用儲備的成熟蜜脾調換箱內蜜脾,或將蜂蜜用文火煮開灌脾。
二、檢查并群防失于。蜂王在春季繁殖時至關重要,如果在越冬期失王不及時采取措施,蜂群將因缺乏蜂王而不能結團越冬,甚至整群毀滅。如果出現部分蜜蜂飛出在巢門口徘徊不安并有抖翅現象,喂水又不吸食,則有可能發生失王。應及時誘入儲備蜂王或將弱群合并。
三、及時補喂防缺蜜。根據越冬前群勢在箱內預留相應的飼料蜜,可預防越冬期發生缺蜜現象,但在越冬期管理中仍應防止缺蜜的發生。如果冬季氣溫過高、有盜蜜現象或有鼠害時,都可能造成缺蜜。越冬后期,蜂群開始產卵育蟲,巢溫升高,耗蜜增加,天氣晴好時必須每3~5天檢查一次,發現缺蜜或缺粉時要及時補給。
四、搞好管理防敵害。老鼠是蜜蜂越冬期間最大的敵害。當檢查蜂箱內外,發現有缺頭、缺胸的蜂尸,則說明老鼠等敵害已經存在。如蜂箱內已經鉆入老鼠等,要將其清除,再調整好巢門大小,并修補好蜂箱破損處,防止老鼠再次鉆入。對付老鼠最好是用鼠籠捕殺、平時要經常做好防鼠工作,每晚要在蜂箱周圍布放鼠籠等滅鼠工具、實行專人及時收放。螞蟻也是越冬蜜蜂的一大敵害。螞蟻喜食甜食,尤以黑、黃兩色的小螞蟻最為厲害,它們不僅與蜜蜂爭食,還能因與蜜蜂爭食咬死蜜蜂對付的辦法,一是注意尋找蟻窩,徹底毀巢;二是將蜂箱架的4條腿,安放在盛有清水的碗盆內,形成螞蟻無可逾越的水域,并使箱體獨立于空間;三是及時檢查,發現后當場消滅。千萬不可用滅蚊藥劑噴殺,因該藥對蜂威脅很大。此外,蟑螂等昆蟲也喜歡潛入蜂箱內偷食糖水、蜂蜜、一旦發現,都要及時消滅。
蜂群的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受著氣候變化的影響。在有明顯四季區別的溫帶地區,冬季氣溫(指蔭處氣溫,以下同)下降到10℃以下時,蜜蜂就停止巢外活動,有幾個月的越冬期,蜂王停止產卵,蜂群停止育蟲,蜜蜂躲在巢內結成蜂團,消耗少量的食料維持生命活動。春季是蜂群的恢復發展時期,蜂王在冬末春初又重新恢復產卵,蜜蜂依賴巢內貯存的食料培育幼蟲。隨著氣溫的上升,自然界出現蜜粉源,蜜蜂采到新鮮花粉和花蜜,蜂王產卵量逐步增加,新生的蜜蜂漸漸將越過冬的老蜂更替。新一代幼年蜜蜂比越過冬的老年蜂培育蜂兒能力高3—4倍,蜂群中蜜蜂的數量(群勢)逐步增長壯大。從春末到秋初,有多種多樣的蜜源植物開花流蜜,是采蜜生產季節,蜂群的群體繁殖(自然分蜂)也在這個時期進行。據研究,蜂群發生自然分蜂有80%是在春末夏初,20%在初秋。在亞熱帶和熱帶地區,夏季是旱季,氣溫常達35℃以上,這個時期往往缺乏蜜粉源,蜂群進入困難的度夏期,蜂王也會減少或停止產卵,蜜蜂為維持巢內34—35℃的適宜溫度,要振翅扇風,加強蜂巢的通風和采水蒸發降溫,勞動強度很大,很快衰老死亡,蜂群群勢下降。亞熱帶地區的采蜜生產季節在2—5月和1O一12月。
一個強壯的蜂群為維持本身的生活和發展,每年要消費蜂蜜60一80公斤,花粉20一30公斤。養蜂生產是要在保證蜂群本身的消費以外,從蜂群中矽得大量的剩余產品。所以,養蜂要取得好成績,就要保證蜂群安全越冬(南方是使蜂群安全度夏),春季讓蜂群迅速恢復發展群勢,當主要蜜源植物流蜜期開始時,使蜂群群勢發展到最高峰,以便蜂群能采集并貯藏起大量的剩余蜂蜜。培育蜂兒是蜂群發展壯大和保持強盛群勢的基礎。為了大量培育蜂兒,蜂群必須具有的主要條件是:①蜂群原有的蜜蜂數量足以維持巢內有適宜的溫、濕度條件和飼育蜂兒的能力。②產卵力強的優良蜂王。③有貯備充足的蜂蜜和花粉食料。④數量充足、質量優良適于育蟲和貯存蜂蜜的巢脾。⑤能夠控制住蜂群的病蟲害,保持蜂體健康。為了獲得蜂產品高產,還要有豐富的蜜源植物;通過學習和實踐不斷提高飼養技術。
可根據當地氣候條件,越冬期的長短,確定越冬蜂群群勢的最低標準。越冬群的最低群勢,在長江、白龍江以南為2框蜂,長江以北、華北、西北的廣大地區為4框蜂,吉林、黑龍江、內蒙、新疆等寒冷地區為5框蜂。越冬期蜂群的群勢越強,越冬傷亡率越低,消耗食料就越少,第二年春季培育的蜂兒數量就越多,群勢發展得也越快。一定要在當地第一個主要流蜜期到來時,把蜂群培養強壯,最低要達到12一15框蜂,8一1O框子脾的群勢。
在蜂群發展到10框蜂以上,有蜜粉源時期,要及時組織王漿生產。
可以選出占蜂群總數20%左右最強的蜂群實行人工分蜂,或首先組織交尾群,等到新蜂王產卵屆逐步補強,或用幾群的蜜蜂和子脾混合組成較強的新分群。
隨著蜂群群勢的增長,用質量優良的巢脾擴大蜂巢,實行人工分蜂和組織生產王漿就能有效地控制蜂群發生自然分蜂,使蜂群保持積極的工作狀態。
除了從選種方面努力或采用優良雜交組合的雜交蜂王以外,在蜂群管理方面,應該隨時淘汰產卵少的、殘傷的、年老的蜂王,換入健壯的、產卵力強的新蜂王。根據經驗,兩年以上的蜂王產卵力就明顯減退,沒有保留價值了。除定期每年更換一年以上的老蜂王以外,還要按蜂群數量的1O%計算,在小群里飼養一批年輕的有生產力的蜂王,以備隨時更換不好的蜂王。
蜂蜜(糖)和花粉是蜜蜂培育蜂兒,維持它們生活、發育的基本食料,蜂巢中要有一定的貯備,供給蜂群隨時取用。此外,應貯存一部分蜜脾和粉脾,在蜂群需要的時候,可以及時補給蜂群。蜂群在大量培育蜂兒的發展時期,要消費很多食料。平時蜂群是從自然界采集食料,但是在早春沒有植物開花或遇到長期惡劣氣候和缺少花粉蜜源的時期,巢內食料往往消耗凈盡,不及時補喂就會使蜜蜂挨餓或停止飼育蜂兒,使蜂群群勢嚴重削弱。早春蜂群開始育蟲以后,或在蜂群發展的任何時期,如果發現花粉供應不足,可以飼喂含有75%脫脂大豆粉和25%天然花粉(或酵母粉)的花粉補充物。
相隔一定時期,對蜂箱內部進行一次調整,根據蜂群的發展狀況和蜜源情況,補加空巢脾或加巢礎框擴大蜂巢,及時增加繼箱,不使培育蜂兒和貯藏花蜜受到限制。發展空間受到嚴重限制的蜂群將準備分蜂,蜜蜂停止采集活動。
優質巢脾是指巢房整齊,絕大部分是工蜂巢房適于供蜂王產卵的巢脾,雄蜂房的數量不超過5%。
對于蜂病要著重預防。每年春季進行一次換箱和清理,用1一3%燒堿溶液或5%漂白粉溶液洗涮消毒蜂箱和木制蜂具。用4%福爾馬林水溶液消毒巢脾。春季和秋季飼喂蜂群時,可在每公斤糖漿中加土霉素1O一20萬單位和甲氧芐氨嘧啶(抗菌增效劑)O.5克,以防治幼蟲病。在早春和晚秋斷子時期,用藥劑防治蜂螨。發生幼蟲病、成蜂病或蜜蜂中毒情況要及時治療。
要選擇主要蜜源植物數量多面積大,輔助蜜源植物豐富的地方設立蜂場。蜜蜂的有效采集飛翔半徑為2公里,為擴大蜜蜂的采集范圍,每個地點不要放置過多的蜂群,最好每個場點放置20—30群蜂,每隔1—2公里設一個場點,必要時實行短途轉地飼養,把蜂群轉移到有主要蜜源植物開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