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延長工蜂壽命?
怎樣延長工蜂壽命?
在本地區傳統觀念認為蜜蜂的壽命:繁殖期為45天左右,大流蜜期僅30天左右,而越冬蜂則長達200多天以上。眾所周知,決定蜜蜂壽命長短一是先天營養,二是后天勞動強度。在蜂群中能使工蜂各盡所能,各司其職,減少無為的勞作就能有效地延長工蜂壽命。
一、先天培育
我國蜂群春繁開始都是處于氣候不利條件下進行的,特別在高寒地區,不僅氣候條件差,而且又無自然蜜粉源。因此,第一代子脾培育必須飼料充足,確保幼蟲營養供給。飽解決了,還必須做到暖,使幼蟲和蛹在適宜的溫度中正常發育。春季蜂群發展自身保溫特別重要,靠得是工蜂高度密集、蜂大于脾格局。南方蜂友探索出1脾開繁飼養法,而北方氣候特殊性及柳樹開花早晚開繁基礎群勢需達1萬只,而1.2萬只以上則是理想的群勢。用1張大蜜脾、1張大粉脾做邊脾,1張半蜜脾放中間供蜂王產卵。
人工輔助適當保溫是全國各地春繁不可忽視的一項管理措施,只是各地氣溫不同實行保溫程度輕重不一罷了。實踐證明,高寒地區室外越冬蜂只要適當撤掉上部保溫物,不做內包裝,兩側、底部、后面保溫物不變,5月1日前蜂群感覺是暖而不是熱。這樣,即使寒潮襲來,蜂群不結球,幼蟲、蛹也可在最佳環境中生長發育。不僅如此,當低溫下降到蜂群承受極限時,工蜂要通過食蜜活動產生熱量,甚至結球造成子脾收圈,既消耗了飼料,又增加工蜂勞動強度,還影響子脾擴大。
寒地蜂群越冬長達6個月之久,生理器官功能減弱,每只工蜂育蟲率只有1.1只幼蟲,要想培育出高質量第一代子脾,讓工蜂高度密集,不僅僅是為了蜂群保溫,還使工蜂集中飼喂,能培育出健康工蜂,防止見子不見蜂而出現春衰的被動局面。因此,在本地區春繁只要使蜂群“飽”“暖”,讓其自然繁殖,效果是理想的。
二、后天管理
培育出健康的工蜂,還需采取相應的管理手段為蜂群提供最佳的生存環境,才能使工蜂有限的生命得到延長。
1.控空飛
寒地蜂群排泄后開繁前,室外越冬群適度撤掉包裝物,巢門放大,加以遮陰;室內越冬群排泄后重新入室,加強通風,保溫安靜,黑暗使蜂群繼續保持結球狀態。
2.晚繁殖
本地區柳樹開花前10多天待氣溫較穩定,白天能正常飛翔時開繁較適宜。過早開繁氣溫不穩定,蜂王產卵受不利氣候影響產卵緩慢。可是由于幼蟲出現,工蜂采集欲望增強,看上去蜂群生機勃勃,實則工蜂實力在消耗,壽命在縮短。
3.喂水
繁殖期,蜂群不可一日缺水,工蜂用水調合飼料、調解巢內溫濕度,春季巢門喂水,夏季設立公共飲水器,既減輕采水蜂勞動強度,又避免采回污水,引發幼蟲及爬蜂病。
4.遮陰
夏季烈日炎炎,蜂群為達到巢內正常溫濕度,主要精力用在降溫上,大批工蜂巢門外振翅扇風,采水蜂陸續不絕提升巢內濕度。不僅浪費工蜂采集力,而且增加了工蜂額外負擔,使其壽命縮短。轉入山區,蜂場應將蜂群擺放林中,定地蜂場箱前種植向日葵,夏季可遮陰,秋后收獲種子,一舉兩得。
5.繁殖期控制子脾比例
蜜蜂發育需3個變態過程,保持1∶2∶4卵、蟲、蛹正常比例,充分利用蜂群哺育力。
6.春蜜秋喂
我國養蜂春繁絕大部分地區都是在外縣無蜜條件下進行的,秋季繁殖越冬蜂時在蜂王產卵空間不受限制情況下適量補喂糖漿,既加速越冬蜂繁殖,同時又利用老蜂釀制了大量蜜脾和半蜜脾。
7.確保越冬蜂生理青春期
進入越冬蜂培育期,在本地區應減少或停止王漿生產,以使越冬蜂先天營養充足,從開繁之日起1個月后停止繁殖,不能讓越冬蜂參加飼喂小幼蟲的工作。
8.越冬飼料以蜜脾為主
越冬飼料應在秋季流蜜期提取封蓋蜜脾,不足部分可在繁殖越冬蜂后期進行補喂,不應在越冬蜂出齊后集中飼喂越冬飼料,這樣不僅增加了越冬蜂勞動強度,往往因連續低溫,蜜脾不能封蓋,影響越冬效果。
9.預防疾病
任何疾病發生都會影響蜜蜂健康狀況,導致壽命縮短,必須以預防為主,做到場地、蜂箱、蜂脾、蜂具消毒工作。搞好環境衛生和飼料衛生,防止病從口入,引發爬蜂病。
10.防治螨害
每年在越冬蜂出齊后,利用全年最佳治螨期用不同藥劑連治2~3次,平時注意觀察,根據寄生情況繁殖越冬蜂前掛螨撲。
總之,只有蜜蜂健康才能長壽,蜂群才能保持強壯,最終達到強群奪高產這一目的。
上一篇:蜂群喂水,很重要!
下一篇:如何使高溫下的蜂群不在巢門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