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高溫下的蜂群不在巢門扇風?
如何使高溫下的蜂群不在巢門扇風?
從去年開始,我在蜜蜂的飼養實踐中有目的地試驗性解決蜂群度夏熱傷問題,變“夏煩”為“夏繁”。酷暑中的蜂群避免了爛子問題后便有了穩定的發展,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一、蜂箱放置樹蔭下,規避高溫
我的蜂箱安置在野外,天熱放置樹林中,天冷放置曬場上,我用同一型號的2個氣溫表在同一只箱的內外做過測量。一般是箱內溫度高出箱外10℃。中蜂囊狀幼蟲病形成的主要原因:一般死的都是孵化后第7天快封蓋的大齡幼蟲。為什么只死這種蟲呢?它在成蛹前要吐絲做繭,而完成吐絲做繭必須要具備3個條件: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封蓋前大齡幼蟲必須要攝取足夠的營養,以備在蛹期的生長發育所需;二要有適宜發育生長的溫度。通常我們可以看到工蜂的胸部壓在剛封蓋的子脾上面保持溫度;三要安靜的環境。不能有干擾,干擾會打斷幼蟲的吐絲做繭。影響破壞上述條件的因素很多,如蜂王產卵過猛,哺育蜂不足,護不過脾;箱內悶熱、應激等造成工蜂離脾;人為干擾及天敵、蟲害干擾等等,嚴重影響蜂群的正常工作生活,使工蜂處在無能為力的狀態,造成煩躁不安而消極護子,因此造成中囊病的形成,而蜂王又不停地產卵形成惡性循環,最終飛逃或滅群。
實踐中,我遇到最多的是箱溫過高。在箱外氣溫高于35℃的情況下,蜂群將履行“空調效能”,箱內箱外組織自行扇風降溫,早晚還給箱體灑水人工降溫,以確保箱內氣溫保持不高于35℃的繁蜂需求。這是蜂群盛夏中一項繁重的工作任務,也是中蜂繁殖一道難過的坎。如果常開箱打擾、蜂箱不封閉、將蜂箱置于烈日下暴曬等等,都將給蜂群增加額外降溫負擔。近年,我將蜂箱置于屋前屋后的樹林中,有了樹蔭保護,加上人為精心呵護,減少蜂群發生中囊病。
二、“飽、涼、靜”三招,消除煩燥不安因素
中蜂如人,也講究“飽、涼、靜”等方面的生活要求。酷暑是外界少粉少蜜的日子,人為地給其補充飼喂十分必要。滿足蜂群“飽”的要求,我的做法1個字“喂”:連續數天陰雨或促王快產,我喂含糖量30%的白糖水,見脾面上幼蟲成片時,補喂純花粉糊。滿足蜂群“涼”的要求,我的做法是:日最高氣溫25℃以上,副蓋上放覆布,窗口關大蓋,箱蓋上遮草袋,擴大蜂路,巢脾擺放在開巢門的一側,空氣流通。滿足蜂群“靜”的要求,蜂箱擺放地5m內,少有人畜活動,確保蜂起飛暢通。
三、箱內放置清水,既解蜂渴又散箱熱
我從家里空調得到啟示:當高溫天氣我們用空調時,在清涼的同時常常會感覺到悶,如果我們在室內放置一盤清水,這一情況將極大地得到改善。因此,日最高氣溫30℃以上時,我及時用特大飼喂器盛上水放在箱內,既可起到給蜂群喂水的作用,又達到了減輕蜂群采水工作負擔之目的;清水又在當日高溫時,吸熱調低了箱內溫度。這一試探性做法實施后,我注意觀察每天午后的最高溫時,過去那種工蜂齊刷刷在巢門口扇風的現象不見了。箱內清水3~5天一換,以保持新鮮度,以便蜂群食用。
上一篇:怎樣延長工蜂壽命?
下一篇:養蜂之趣,蜂群信號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