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蜂知識,不同蜂群的需氧特性與養殖實踐應用
養蜂知識,不同蜂群的需氧特性與養殖實踐應用
一、影響蜜蜂需氧量的主要因素
1、蜜蜂的需氧量與其狀態有很大關系 一只處于箱底寧靜的蜜蜂,在18℃下,每分鐘需要要氧氣8立方毫米;在同樣條件下,一只運動著的蜜蜂每分鐘需要36立方毫米的氧氣,一只被激怒、飛翔或振翅的蜜蜂,每分鐘需要氧氣量為520立方毫米。由此可見,運動著的蜜蜂需氧量是靜止蜜蜂的4.5倍,而積極活動的蜜蜂需氧量是靜止狀態蜜蜂的64倍。
2、蜜蜂需氧量與其巢內蜂齡結構及數量有很大關系
在繁殖期,1脾蜂每日需要氧氣21.7g(需要新鮮空氣15.2升),同時產生熱量359.0焦耳(85.8大卡)。1脾蛹(6000個)每日需要氧氣15.2g(新鮮空氣10.6升新鮮空氣),相當于0.7脾蜂的需氧量,同時產熱250.2焦耳(59.8大卡),相當于0.7脾蜂的產熱量。1個雄蜂蛹的耗氧量是工蜂蛹的2.5倍,1脾雄蜂日需要22升新鮮空氣。
蜜蜂每消耗1g糖或1.25g蜜,能產熱17.5焦耳(4.18大卡),同時需要氧氣1.06g(741立方厘米新鮮空氣),換算得到,蜂群消耗1g蜜需要593立方厘米的新鮮空氣,并產生二氧化碳和水。 3、蜜蜂的需氧量與溫度有很大關系 巢溫越高,蜜蜂和蜂子的新陳代謝越強,蜂和蛹的需氧量就越大,在30℃下,蜜蜂的需氧量是0℃的300倍。
二、養殖實踐應用
1、排氣與供氧 新鮮空氣的含氧量為21%,二氧化碳的含量為0.06%,蜂箱內的二氧化碳的正常濃度為0.1%。蜂群弱通風時,每小時從巢內排出1.6立方米 的空氣,有12只蜜蜂在巢門口扇風時,每小時排除3.8立方米空氣。在巢溫正常時,蜜蜂有扇風換氣行為,說明巢內氧氣不足。在日常的管理中,春秋繁殖期,巢內有大量大幼蟲、蛹脾時,巢內的溫度恒定在34.8℃,蜂群需氧量最大。觀察巢門口蜜蜂的行為,若有扇風行為,應適當加大巢門入口,或通風口。在溫度不高于20℃時,為了巢內的保溫,應開偏巢門,如果開啟風口也應避開暖區。
在外界高溫及大流蜜期,巢內溫度主要來源于外界氣溫傳導、蜂群代謝產生及釀蜜產生,巢內的高溫導致氧氣稀薄,應加大通風措施(寬巢框距、開通風口、調整不同巢脾位置、多留自由空間等)。
2、極限運動蜜蜂的管理飛行中的蜜蜂身體溫度高于環境溫度16~17℃,高溫產生強的新陳代謝,因此,蜜蜂在激怒、飛翔、振翅等極限運動時需氧量較大,有蜂子蜂群,需氧量更大。在養殖過程中,蜂群在飛逃、分蜂后收捕的蜂群,應給予充足的通風條件,否則會因為極度缺氧窒息。在蜂群的搬運過程中,尤其有蜂子蜂群,應做好通風措施。
3、無蜂子群的需氧特性及應用根據專家實驗,在蜂巢空氣中含氧量不足5%時,蜂群才會出現死亡現象,即使蜂群處于碳酸氣體濃度9%的環境中,蜂群也安然無恙。在蜜蜂生存的環境中,氧氣的含量低于正常水平時(5%~21%),蜜蜂以降低新陳代謝和能量代謝來對付缺氧與碳酸氣體濃度過高。在蜜蜂養殖過程中,郵遞或搬運蜂群,當蜂群中沒有蜂子時,通風措施就沒有那么嚴格的要求。在蜂群越冬過程中,只要巢內的濕度正常,不產生大量的水蒸氣,即使通風條件差,蜂群照樣生存,并且蜂糧的消耗比較小。
結束語:蜂群的需氧量隨著溫度、蜂群的運動狀態、巢內蜂齡結構和數量呈上升趨勢,同時,蜂群在進化的過程中,形成降低生命活動應對缺氧,如同其他動物的冬眠一樣。依據蜜蜂的需氧特性,靈活應用于生產實踐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