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子固-北平民生養蜂講習所,北京大學畢業華北地區養蜂代表人物
賀子固(1906午10月~1983年2月),系陜西韓城人,北京大學畢業。他青年時代,就已入道養蜂,成為華北地區出類拔萃的養蜂人物。
蘆溝橋事變后,日寇大舉入侵華北,賀氏西遷陜西,于1941年6月在西安創辦《陜西蜂業月刊》(后因故未能按月發行,故為《陜西蜂業》),到1946年共出刊3卷,是抗戰期間我國惟一的養蜂刊物。
下面幾張圖片是賀子固先生出版的《最新試驗養蜂法》養蜂雜志,保存到現在的書本拍的圖片,可以看到養蜂技術和養蜂分析很準確:
如圖:賀子固先生出版的《最新試驗養蜂法》養蜂雜志封面
如圖:賀子固先生出版的《最新試驗養蜂法》養蜂雜志目錄
如圖:賀子固先生出版的《最新試驗養蜂法》養蜂雜志序言
如圖:賀子固先生出版的《最新試驗養蜂法》養蜂雜志編著大意
如圖:賀子固先生出版的《最新試驗養蜂法》養蜂雜志第一章養蜂之利益
如圖:賀子固先生出版的《最新試驗養蜂法》養蜂雜志關于蜜蜂分蜂,人工分蜂技術的詳細介紹,不過那時候分蜂說的是分封
如圖:賀子固先生出版的《最新試驗養蜂法》養蜂雜志最后一頁
1920年前后,意大利蜂傳入我國,使部分經營者連續獲利,加之投機商的夸張宣傳,廣大民眾視養蜂為發財之道,以致1928~1930年華北地區形成了“養蜂熱”。日本投機商由天津、青島等港口大量進口日本意蜂,價格由開始的每群2~3日元,漲至26~80日元不等,又經國內投機商以高額利潤轉售。傾銷在以北平為中心的華北一帶,僅天津港口一處就進口蜂群約20萬群。蜂種良莠不齊,病劣蜂群混雜其中,為失敗埋下了隱患。賀子固與年長于他的曾仙舟、李俊、黃子固等養蜂前輩齊名。他為減少“養蜂熱”大潮中的損失,指導養蜂生產走向正確發展軌道,有著積極的貢獻。筆者有幸閱讀了賀氏以北平民生養蜂講習所名義主辦發行的之養蜂月報》大部分刊物,從而獲悉他為養蜂生產發展所作的貢獻。
北平民生養蜂講習所位于當時北平宣外大街214號,設有出版部,《養蜂月報》是出版部1930年4月創辦的定期刊物(刊物版面為22×14 cm,正文篇幅頁碼鼎盛時期為36頁,首尾另加養蜂廣合增頁),最大發行量達3000冊/期,先后連續出版6年之久。創刊之際,華北的‘養蜂熱”已是如火如茶,迫切需要養蜂技術。該刊組織與團結全國養蜂名流撰文,刊發由淺而深的養垮經驗技術文章,按養蜂季節及蜜源管理要點,著重指導養蜂初學者入門,使養蜂者及時獲得急需的養蜂技術。先后出兩期專刊。其中1期由賀氏主編,薈蘋了當時全國著名的李俊、黃子固、尹福清等12位養蜂精英的11篇論著,于1931年3月出版了《養王名著選輯》專號,內容還不包括當時先進國家的有關育王經驗,是一本重要的育王專著。《養蜂月報》還刊登大量有關養蜂廣告,溝通養蜂購銷渠道。當時黃子固先生經營的李林因養蜂場的蜂種、蜂具、出版蜂書,在他自己尚未創辦《中國養蜂雜志>前,經常在《養蜂月報》上刊有廣告。此外,為了讓初學者系統地學習養蜂技術,北平民生養蜂講習所等還出版了賀氏的《實驗養蜂法》、《最新實驗養蜂法》、《蜂具學》、《采蜜之理論與實踐》等蜂書。賀氏的《最新實驗養蜂法》先后出書9版(可能為印刷次數)之多,還在《養蜂月報》上摘要轉載。這些養蜂書刊所傳播的養蜂技術。在當時華北養蜂育目發展、技術十分缺乏的情況下,無疑是雪中送炭。
鑒于華北養蜂業的快速發展具有很大育目性,人們對養蜂的認識及技術的了解,單靠養蜂書刊的發行是不夠的。賀子固于1927年春又開辦了“民生養蜂講習所”,到1931年10月共招收男女學員24期達數百人。講習所采取課堂傳授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又于1929年12月,講習所增設函授科。
民生養蜂講習所設有出品部,對外供應蜂種、蜂王、蜂箱、巢脾、蜜、蠟、巢礎機、蜂具和中外養蜂書籍,且大部分可郵購或沿鐵路聯運。
由于投機商的鼓動吹噓,形成來勢兇猛的“養蜂熱”,已引起了社會的注意,當時《大公報》和《益世報》分別刊發《外蜂輸入防止問題》和《蜂業蒸蒸日上中之障礙》等文章;批評這種不良傾向及其惡果。賀子固先生當時已覺形勢嚴峻,非自己單薄力量所能扭轉,但是仍采取了積極的態度,盡可能減少養蜂業的損失,除大力宣傳傳播養蜂技術外,《養蜂月報》先后發表有:《考察中國蜂業現狀后感言》 (批判華北地區99%的蜂群是由日本輸入的淘汰雜劣蜂種)、《養蜂家宜大起注意》、《畸形發展之危險》、《華北蜂業失敗之原因與復興之新機會》等文章,對“養蜂熱”提出了誠懇的批評與建議,使養蜂業逐漸走向正常生產軌道。同時大力提倡中蜂過箱科學飼養,并轉載尹福清先生的《中蜂芻議》一書。賀氏當時的舉措,對挽救和減輕養蜂業的損失,因勢利導地促進養蜂業向正確生產軌道發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湖北省宜都市 廖大昆)
引自《蜜蜂雜志》2007(2)
下一篇:范正友-中國現代養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