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崧 (1926- ) 中國現代養蜂家。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研究員。江蘇無錫人。1926年6 月10日生。1949年畢業于上海音樂專科學校管弦樂系。1950-1956年先后擔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中央歌舞團樂隊小提琴師。1956-1958年任中央樂團交響樂隊小提琴師兼副隊長。1958年應本人要求,經國務院批準他專事養蜂科學研究工作。1958-1962年任中國農業科學院養蜂研究所研究室負責人;1962-1980年任北京市林業果樹研究所副所長、所長,1987年退休。1979年國務院曾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周崧由1944年在陜西試養第一群蜂以后,對養蜂即產生濃厚興趣。嗣后,長期潛心于養蜂科學研究。50年代初因提出在蜂王漿中可能含有活性物質,導致他日后脫離文化界,而成為以蜜蜂遺傳育種為研究重點的科學工作者。
1959-1961年間,主持研究蜂王漿對幼蟲遺傳性的影響,進一步提出了蜂王漿中可能含有類核酸信息物質的設想,通過北京大學張宗炳教授的分析測定,他們二人都認為從蜂王漿中析出的少量RNA,并非細胞被破壞后的離解物,而是活細胞的正常分泌物。
1959-1966年間,主持研究并獲得積極結果的研究項目有防止盜蜂的方法和蜂王人工授精技術;防盜蜂巢門的創制,于1987個獲得國家的專利權;蜂王人工授精,于1964年在育種工作中得到實際應用。
周崧在1964年發表的“蜜蜂的育種和雜交”一文中,闡明了在純育基礎上組配雜種優勢組合的原則,以后在純種培育上作了大量試驗。70年代末試圖利用“無父蜂王”的方法取得高純度蜂種,但在探明其機理后,于1984年撰文否定了“無父蜂工”法在純育方面的應用價值。
周崧在蜜蜂遺傳育種方面的研究,到80年代漸趨成熟,主要反映在蜜蜂工程育種(即蜜蜂育種數據庫管理)系統原理和配套技術的提出,1985年發表的“蜜蜂工程育種概論”和《蜜蜂工程育種》(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一書都扼要地反映了這一成就。(姜 平)
引自《中國農業百科全書·養蜂卷》(農業出版社,1993)
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