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蜂蜜男孩”趙蕓逸:鐵肩擔人生 支教撒溫暖|在校|學業
原標題:淅川“蜂蜜男孩”趙蕓逸:鐵肩擔人生 支教撒溫暖
大河網訊 2015年春節,隨著中央電視臺網絡春節聯歡晚會的播出,一所阡陌學堂、一位支教老師的故事感動了億萬的觀眾。阡陌學堂的創始人、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淅川人趙蕓逸也走進眾人的視野。
1991年,趙蕓逸出生于秦嶺深處河南省淅川縣寺灣鎮的一個蜂農家庭。2009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東北一所大學。當一家人正沉浸在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時,身體羸弱的母親卻突發腦溢血,癱瘓在床,生命垂危。
考慮到家里的實際情況,趙蕓逸沒有理會親人的勸阻,毅然燒掉了大學通知書,選擇了輟學打工。但打工的同時,趙蕓逸并沒有放下學習,一年后,再次參加高考的他,又一次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華中農業大學。
為了給母親治病,他來到鄭州賣起了蜂蜜。那個時候,趙蕓逸白天推著一輛銹跡斑斑的三輪車穿梭在鄭州街頭。晚上累了,寬闊的街道便是他的睡床,隨身帶的幾張報紙就成了他的棉被。2011年,趙蕓逸賣蜂蜜為母親治病的事跡被媒體報道。此后,“蜂蜜男孩”便成了趙蕓逸的代名詞。
2010年,趙蕓逸通過“綠色通道”順利進入華中農業大學就讀。2010~2014年,申請國家助學貸款,同時連續獲得國家助學金資助。本科期間申請獲華中農業大學單項獎學金及勤工助學崗位津貼。在完善的“獎貸助補勤”體系幫扶下,得以順利完成學業。
讀本科的4年間,在努力學習的同時,趙蕓逸選擇了用自己的努力去改變一個山村。一年又一年的秋季,趙蕓逸行走在灑滿陽光卻又充斥著塵土的阡陌上,用紙和筆記錄著他所看到的一切。4年來,他寫下了26萬字的手稿,或為農村老人,或為留守兒童,或為他所關心的一切。
見到太多的老年人獨自坐在空蕩蕩的房子里,或者村邊的石頭上,抽著卷煙,一根又一根。趙蕓逸被觸動了,他想為提高農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而做出嘗試。
2012年夏天,他把做生意掙得的兩萬余元獻給了河南省淅川縣寺灣鎮趙河村,建立起了趙河村老年兒童活動室。建設中人員不足,趙蕓逸就變成了泥瓦匠,一磚一瓦,累疊成墻;沒有余錢買運動設備,趙蕓逸又變身焊工師傅,用鋼筋、水泥、青磚澆筑成籃球架、兵乓球臺以及棋牌桌。隨后的兩年,在趙河村老年兒童活動室的基礎上,趙蕓逸又募集圖書近兩萬冊,建立了趙河村農村書屋。2013年冬,趙蕓逸組織了17位同學,在武漢開展為秦嶺山區的孩子們募集衣物的活動,募集衣物、圖書、文具共計兩卡車。
趙蕓逸組織建立趙河村老年兒童活動室的團隊獲得“湖北省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優秀團隊”的稱號,其關于農村精神養老的srf項目報告書也得到了南陽市市委的認可。
2013年,保送至本校研究生之后,趙蕓逸加入華中農業大學研究生支教團,來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一個土家族山村中支教一年。在恩施的大山深處,在摩峰小學的木樓中,趙蕓逸開始了一年的堅守。
在趙蕓逸和隊友的努力下,這里的土家族孩子喝上了純凈水、接觸了電腦、學到了更多的知識。在這里,他走訪每一個家庭,用自己微薄的補助來資助每一個需要的孩子;在這里,他為每一個孩子擦去淚水,走進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在這里,他開辦阡陌學堂,為山區的孩子打開一扇看到外面世界的窗。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但在這條路上,趙蕓逸并不孤獨。以“經世致用”為宗旨,以“學術交流、時政探討、志愿公益、創業扶貧”為方向,趙蕓逸成立“阡陌上行”團隊。團隊成員包括墨爾本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在校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政府公務人員、醫院醫務人員等。趙蕓逸也榮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等榮譽稱號,并當選第十三屆湖北省共青團代表大會代表。
男兒鐵肩擔人生。雖然消瘦,趙蕓逸卻像一個老農,擔著自己的莊稼,邁著堅定的步子,改變著自己、他人、一個山村、一群孩子、一群老人。一天、兩天,一年、兩年,矢志不渝。(生俊東 周彥波)
下一篇:離南極最近的蜂蜜登陸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