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議“蜂王漿新鮮度指標研究淺析”
《蜜蜂雜志》2006年第4期發表的“蜂王漿新鮮度指標研究淺析”一文,閱讀后很有同感,探求并確立一個能如實反映蜂王漿新鮮度的指標,是蜂王漿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對此研究已有數十年經歷,故想發表一些看法供同仁參考。
1 蜂王漿新鮮度指標的重要性
當前所用的蜂王漿理化指標(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水分、10—HDA等含量),只能作為蜂王漿有否攙假的評判標準,而無法作為其功能因子的有效含量的評判標準,這對于蜂王漿貯存條件和時間鑒定、加工品工藝參數的確定及其質量標準的判定都帶來一定的困難。
蜂王漿的品質與新鮮度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缺少能如實反映蜂王漿新鮮度的指標是現行蜂王漿質量標準的一個缺陷。探求并確立一個能如實反映蜂王漿新鮮度的指標是蜂王漿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也是完善現行蜂王漿質量標準,有效監控蜂王漿質量,進一步規范蜂王漿市場的關鍵所在。迄今為止,國際上沒有一個公認的可如實反映蜂王漿新鮮度并能在實際應用中推廣的指標。我國作為最大的蜂王漿生產和出口國,對蜂王漿新鮮度指標進行研究不僅有助于規范蜂王漿市場,更有重大的戰略意義間。
2 蜂蜜、蜂花粉的新鮮度為何選酶值
蜂蜜(國家標準一GB/r18796—2005)規定蜂蜜新鮮度測定蜂蜜酶值——要求淀粉酶活性≥4(除特殊的幾種蜜種外);淀粉酶在70℃以上全部消失,用淀粉酶值來保證蜂蜜不高溫處理。
蜂花粉——(國家標準GB/11758—89)規定過氧化氫酶(單位)≥500,用過氧化氫酶來保證蜂花粉不超過50℃加溫,保證蜂花粉的新鮮度。
蜂蜜和蜂花粉的新鮮度都是以酶值來衡量,酶值越高說明新鮮度越高,但蜂花粉比蜂蜜對溫度更敏感,要求溫度更低,所以選擇的酶也不相同。由于蜂王漿不宜0℃以上保存,所以選擇對溫度非常敏感的酶值相當困難。
1981年日本科學家提出葡萄糖氧化酶能靈敏反應蜂王漿新鮮程度,但測試上困難,他們只能定性不能定量測定。
3 如何選擇蜂王漿新鮮度指標
原蘇聯學者N. T 阿列什(1972)的生物學實驗證明:用新鮮蜂王漿飼喂蜂王幼蟲,6日齡時平均體重為240.3mg,用-1℃條件貯藏60天蜂王漿喂蜂王幼蟲,6日齡時平均體重為165.0 mg,同時用18℃條件貯藏5天的蜂王漿喂蜂王幼蟲,6日齡時平均體重8.0 mg,這證明新鮮王漿在室溫18℃條件存放5天后營養價值極低,根本無法使蜂王幼蟲發育成蜂王。原蘇聯養蜂研究所做的生物學試驗并在國際養蜂大會上發表論文,證明蜂王漿必須低溫保存,這個試驗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歐洲國家討論,認為鮮王漿必須在-10℃中保存,日本養蜂界認為鮮王漿必須在-5℃冰箱中保存,中國國家標準規定鮮王漿應在-18℃條件下保存,鮮王漿必須低溫保存已成為公理。為什么蜂王漿低溫貯藏能保證蜂王漿新鮮程度?因為蜂王漿越新鮮活性蛋白含量越高,活性蛋白在鮮王漿中極易喪失,原因在于鮮王漿含水量64%~68%,溫度促使水分子運動,不斷撞擊活性蛋白的功能鍵,使其變位而失去活性。低溫保存的目的是使水分子運動減弱,冰是水的固態,水分子運動相對減慢,對王漿中活性蛋白功能鍵的撞擊也就減少,因此新鮮王漿要求新鮮度不降低,必須低溫保存。
蜂王漿新鮮度指標選擇應符合三個條件:
(1)該指標對溫度極其敏感,但這敏感度隨著新鮮度下降而減少,也就是說非常新鮮時,這指標變化非常敏感,隨著新鮮度下降敏感度也逐漸減少,到表示不新鮮時,該指標下降很少,穩定于較低值逐漸變小。
(2)該指標是一個相對值,而不是某一成分絕對值,而且不因王漿產地、季節及蜂群變化而不同,在測試過程中重復性好,相當穩定。
(3)檢測方法簡單、化驗快、成本低便于生產單位自我檢查,檢查新鮮度同時檢查真假。
我研究蜂產品40年,寫了一本專著“新的長壽因子——蜂王漿、蜂花粉、蜂蜜”。該書有中文、英文,巴西養蜂協會將該書全文翻譯成葡萄牙文,在南美洲推廣蜂王漿活性學說,對蜂王漿新鮮度有專門闡述。為提高蜂王漿質量希望同仁共同努力,這問題已不再成為難題。
引自《蜜蜂雜志》2006(6)
此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