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蜂王漿產量的方法
目前全國各地有許多以生產蜂王漿為主的專業蜂場,他們已形成了一套蜂王漿高產技術的措施。
(1)選用蜂王漿高產蜂種
國內許多蜂場已經選育出蜂王漿高產的蜜蜂,每群蜂蜂王漿的年產量可達3千克以上。近幾年河北省邯鄲市永年養蜂場用東北黑蜂和意蜂雜交育成的蜂種是蜜漿雙高產的蜂種。引進蜂王漿高產種蜂王,用其幼蟲人工培育的蜂王更換本場的蜂王,可以迅速提高全場蜂群的蜂王漿產量。
(2)延長蜂王漿生產期
早春飼喂花粉或花粉代用品,進行獎勵飼喂,加強管理,促進蜂群增殖,早日恢復并發展強壯;秋季把蜂群移到有蜜粉源的地方,或者進行獎勵飼喂,適當延長生產期。
(3)保證飼料充足
進行短途轉地,在有蜜粉源的地方生產。蜂王漿生產群保持4千克以上的儲蜜和一框花粉脾,缺少時立刻補足。還要堅持進行獎勵飼喂,喂1:2的稀糖漿,每次每框蜂喂50~100克。花粉不足的,喂花粉、糖餅。大流蜜期時生產蜂王漿和生產蜂蜜并重。
(4)保持強群
加一個繼箱的生產群必須強壯,要有20框蜂以上,使蜂多于脾,蜜蜂密集,經常保持8個以上子脾,才能獲得蜂王漿高產。生產群群勢較弱時,從副群(補助群)提來不帶蜂的封蓋子脾,同時給副群加空脾。生產群達到標準以后,可以將副群的卵蟲脾調給生產群,而將生產群里已有部分出房的封蓋子脾調給副群。
(5)建立供蟲群
副群或雙王群可以作供蟲群。將空脾加入供蟲群第4天提出移蟲,移完蟲后仍放回原群;第5天再提出移蟲,移完后把它加到生產群。供蟲群提供的幼蟲日齡一致,可以避免到各群去翻找適齡幼蟲,能提高生產效率和蜂王漿產量。
(6)按群勢定王臺數
蜂王漿的產量是由接受的王臺數和每個王臺的產漿量決定的。群勢強、哺育蜂多的可酌情增加王臺數量,并努力提高王臺接受率。一個產漿框通常用4根王臺條,共100個王臺,也可以增加到5根王臺條。一個蜂王漿生 產群在生產旺季,可以加2~3個產漿框。平均每個王臺產漿280毫克以上時,就可以增加王臺條或者產漿框,15~25框蜂的生產群,每5框蜜蜂(1000克蜂)可接受飼喂30~50個王臺幼蟲。
(7)按勞力確定產漿周期
部分蜂場是在移蟲后經過70~72小時取漿,移殖的幼蟲蟲齡以24小時以內的較好;按3日生產1批計,1個月生產10批,每批的蜂王漿產量比較高。也有采用48小時取漿的,移殖的幼蟲以36小時左右的較好;1個月可以生產15批,每批蜂王漿的產量比較低,但是1個月的總產量要高于72小時取漿的,適合勞力充足,技術熟練的蜂場采用。
為了彌補48小時取漿蜜蜂飼喂蜂王幼蟲的時間太短,框產較低的缺點;有的蜂場采取56小時取漿,以2.5天為一個生產周期的方法。采用這種方法,要求為每群多準備一套產漿框,在取漿的當天早晨先向產漿群加入移蟲的產漿框。傍晚提出到期的產漿框,取漿后這些產漿框留作上一批生產用。同時把早晨加入的產漿框移到提出的產漿框的位置。
上一篇:鑒別蜂王漿質量的方法
下一篇:蜂王漿標準化生產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