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為什么會突然變白沉淀
|guangning
蜂蜜為什么會突然變白沉淀
每到氣溫下降時,就有很多消費者詢問:“我買的蜂蜜購買時是液態,為什么出現沉淀了?是不是你們的蜂蜜不純正?接下來就是關于蜂蜜為什么會突然變白沉淀的知識,一起來看看吧!
蜂蜜的結晶是一種自然現象。蜂蜜從蜂箱里剛取出的時候,表現為一種粘綢的液態狀,當溫度為13~14℃時就會出現結晶,由澄清透亮的液態,逐漸變為混濁,出現沉淀,最后全部或部分成為白色的固體。這種狀態的改變,是一種物理變化,而非化學變化,對蜂蜜質量不會有任何改變。
蜂蜜的結晶,實質上是蜂蜜中的葡萄糖從溶液中析出被分離的現象和過程,既不是沉淀、也不是凝固。我們知道,葡萄糖和果糖是蜂蜜中的主要成分,葡萄糖分子本來是毫無秩序地運動著,但蜂蜜里葡萄糖超過它的溶解度,成為過飽和溶液時,就有一部分葡萄糖分子在蜂蜜里開始有規則的運動、排列起來,形成一個微小的結晶核,成為一個結晶的中心,更多的葡萄糖分子有規則地排列在它的周圍,逐漸形成較大的晶體,這就是蜂蜜結晶的全過程。
影響蜂蜜結晶的因素很多,結晶的快慢與所含的葡萄糖結晶核的多少、貯蜜溫度及蜜源種類有著密切關系。一般蜂蜜在13~14℃時,最易結晶。結晶的蜂蜜在形態上有細膩、細粒和粗粒之分,其軟硬程度不同,軟如油脂、硬若砂糖,這與蜂蜜中所含果糖和水分有關。
結晶的蜂蜜雖然從液態變成了固態,顏色也從深變淺,但其成分沒有改變,與摻假的蜂蜜有本質的區別。
希望人類能珍惜小蜜蜂的勞動,同時珍惜自己的健康。
上一篇:蜂蜜一般多少錢一斤才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