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新國標要求必須無添加 辨別純蜂蜜要"三看"
蜂蜜新國標出臺 經勾兌一律不能稱為“蜂蜜”
到了干燥的秋天,滋陰養顏又甘甜清香的蜂蜜,當然大受歡迎。然而,長久以來,蜂蜜市場上調制蜂蜜、功能蜂蜜、特效蜂蜜……各種名堂天花亂墜,讓消費者更難辨別哪一款才是純蜂蜜?
日前,衛生部出臺了編號為GB14963-2011的蜂蜜新國標,首次明確規定,通過勾兌的蜂蜜一律不能稱為“蜂蜜”,并且增加了污染物;獸、農藥殘留限量等要求。此后,故意添加工業生產物質,卻仍標“蜂蜜”的,將視為假冒產品。專家建議,市民日后在選購蜂蜜時,不要過于依賴蜂蜜產品背后那些天花亂墜的功效說明,可以關注是否標明舊國標或新國標,這樣可以便于買到放心的純蜂蜜產品。
市面暫無標注新國標的蜂蜜產品
由于新國標剛出臺,記者連日走訪多家大型超市以及蜂蜜專賣店,基本沒有發現采用新國標的產品。
據了解,此次新標準中,對蜂蜜的定義、污染物限量和農藥殘留等都做了最新規定。此外,新國標還規定,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應安全無毒等,其中最受關注的是“明確蜂蜜定義”部分,新國標規定:蜂蜜是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與自身分泌物混合后,經充分釀造而成的天然物質。換而言之,蜂蜜是天然物質,經過化學工藝加工的,只能稱為“蜂蜜制品”,而不能直接使用“蜂蜜”這個名字。
然而,記者在不少超市中依然能夠發現部分添加花粉、低聚糖的“調制蜂蜜”、最適合兒童飲用的“兒童蜜”、美容養顏的“女人蜜”等各種蜂蜜制品仍然標著“蜂蜜”字樣,而且在背后的產品說明中,還介紹了多種蜂蜜的功效。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號稱添加了花粉、蜂膠、低聚糖等多種昂貴成分的調制蜂蜜的價格,一般比純蜂蜜還要便宜8元~10元。不過,也有不少牌子的蜂蜜已經在產品名稱上有所區別,配料表中原料較多、不止純蜂蜜的,一般改稱為“蜜膏”、“蜜乳”、“蜜寶”。
此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