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蜂膠不得使用金屬用具,不用金屬容器儲存蜂膠,以免其中含有超量的鉛而不適于醫療上應用。集膠可使用塑料紗或者尼龍紗、粗白布蓋在蜂箱上,為增加保膠量用數根2~3毫米粗的木棍墊在框梁上。也可以用竹絲制造與隔王板相似的集膠板,加在蜂箱上當副蓋,竹絲間距2~3毫米,在巢框上梁挖數道淺槽,也可以集膠。
于晴暖無風天氣,在陽光下,將帶膠的紗布膠面朝上,平攤在潔凈的木板上,用竹刀刮取蜂膠,也可將帶膠塑料紗或者尼龍紗經過冷凍,使蜂膠硬脆,然后用木棒敲打,使蜂膠脫落。將采收的膠裝入食品塑料袋密封,放于冷涼干燥處貯藏。
蜂膠是蜜蜂從植物芽孢或樹干上采集的樹脂(樹膠),混入其上腭腺、蠟腺的分泌物加工而成的一種具有芳香氣味的膠狀固體物。
蜂膠是蜜蜂用于維持整個群體健康的有效物質,一個5~6萬只的蜂群一年只能生產蜂膠70-110克,被譽為“紫色黃金”。蜂膠生產期多為夏、秋季,我國的膠源植物大致有樺木科、楊柳科、松科、柏科和漆樹科中的多數樹種,以及桃、李、杏、栗、橡膠、桉樹和向日葵等。蜂膠為不透明固體,表面光滑或粗糙,折斷面呈砂粒狀,切面與大理石外形相似。呈黃褐色、棕褐色、灰褐色、灰綠色、暗綠色,極少數深似黑色。具有令人喜愛的特殊的芳香味。味微苦,略帶辛辣味,嚼之粘牙,用手搓捏能軟化。溫度低于15℃時變硬、變脆、易粉碎;36℃時質軟、有粘性和可塑性;溫度達60~70℃時熔化成為粘稠流體,并分離出蜂蠟。比重隨不同植物種類而異,一般在1.112~1.136之間。不溶于水,微溶于松節油,部分溶于乙醇,極易溶于乙醚和氯仿。溶于95%乙醇中呈透明的栗色,并有顆粒狀沉淀。純蜂膠不應有其它雜質。
由于蜂膠中的成分相當復雜,所以在應用蜂膠之前有必要做過敏性實驗,尤其是在外用蜂膠的情況下以及有過敏史的人群。一般情況的過敏反應有:外用蜂膠引起的接觸性皮炎,內服蜂膠導致的粘膜充血水腫以及哮喘發作。過敏的測試方法:外用可取試品一滴涂于手腕內側,如半小時內無反應證明安全;內服應取最少量試用,半小時內無反應證明安全。
蜂膠引起的過敏反應不說明蜂膠含有毒成分,而是使用者屬于過敏性體質,病理學屬于變態反應。猶如有的人在春季會對空氣中的花粉過敏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