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產品企業發展思考幾點
一、清晰定位,引導消費
首先,對于大多數消費者而言,蜂產品第一反應就是蜂蜜,尤其是最有購買力的70后、80后,這說明整個蜂產品行業對消費者的教育度不高。多數消費者對蜂產品(或指蜂蜜)認知來源于常識,在深入下去就要問周圍的人或者是網上查詢相關的信息。
其次,整體的消費群結構趨于老齡化,尤其是重度消費群。有些年輕人購買蜂蜜后,往往只堅持一段時間以后就放棄。
再次,從現有消費者來看,他們的購買目的非常明確,有73.3%的消費者傾向于固定品牌(并非只有唯一品牌),53.9%的消費者購買是因為產品質量好,67%的消費者清楚要購買的產品。
從上述三點我們可以看到目前蜂產品消費者年齡層次相對明顯,年輕人有常識沒認識,年齡較大的消費者有認識但目的性很強,他們不會輕易更換品牌,一旦更換品牌又很難挽回。
兩大群體兩種消費觀念,企業在產品研發、產品定位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但是很遺憾的是多數企業怕定位精準會影響銷量。產品的定位是為了更好的銷售,以一個精準的傳播方式來帶動產品的整體認知和銷售。例如,可口可樂他們的定位很清晰就是年輕人群,但并不等于購買可口可樂的人就一定是年輕人,而是包含著從兒童到老年人等,以一群人來影響其他人群的做法在食品和服飾行業并不是什么新鮮事。
二、復合渠道、迎合消費
目前蜂產品品類結構總體還是老四件:蜂蜜、蜂王漿、蜂花粉、蜂膠;消費集中的還主要是蜂蜜占47%,其次是蜂膠和蜂王漿,花粉最少。可以說蜂產品行業的品類創新沒有特色,未獲得市場認可。
但就以上老四件而言,渠道不同對產品的局限性很大。比如超市貨架,蜂產品各品類很難同時出現在一個貨架上,這是因為品類之間的產品屬性、價格和包裝等差異都較大;而對于品牌專賣店,由于企業完全掌控各種營銷要素的話語權,產品結構無論是廣度、寬度上都比貨架多。
另外,不同渠道消費群也不同,超市消費者對高附加值的產品接受程度就比專賣店差,而流通渠道對性價比高的產品需求大,周氏蜂蜜之所以能在無錫鄉鎮立足就是這個道理。企業不能圈地亂牧,影響坪效。
三、區域精耕、網羅消費
雖然蜂產品行業處于“二低一無”(門檻低、集中度低,缺少強勢領導品牌)狀態,但在局部區域不乏相對優秀企業。這些企業之所以能夠在區域表現優秀主要是對區域進行精耕,進一步講企業的經營模式很匹配這個區域市場。
相關信息
談影響我國養蜂業發展的原因
上一篇:《食品標識管理規定》
下一篇:我國蜂產品研究取得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