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王漿的品質與新鮮度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缺少能如實反映蜂王漿新鮮度的指標是現行蜂王漿質量標準的一個缺陷。探求并確立一個能如實反映蜂王漿新鮮度的指標是蜂王漿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也是完善現行蜂王漿質量標準,有效監控蜂王漿質量,進一步規范蜂王漿市場的關鍵所在。早在20世紀80年代,國內外科研工作者就開始對蜂王漿組分與貯存條件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并對一些在蜂王漿貯存過程中能夠量化的指標進行了研究。但迄今為止,國際上沒有一個公認的可如實反映蜂王漿新鮮度并能在實際應用中推廣的指標。我國作為最大的蜂王漿生產和出口國,對蜂王漿新鮮度指標進行研究不僅有助于規范蜂王漿市場,更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蜂王漿成分復雜,對溫度極為敏感。尋找并確立蜂王漿新鮮度的合適指標并非易事。在此,我們僅對該問題作一淺析。
蜂王漿新鮮度的研究是一項系統工程。作為蜂王漿新鮮度的指標,必須符合以下三個條件:
(1)該指標在蜂王漿中的含量或活性與貯存溫度及貯存時間有合適的相關度;
(2)該指標在新鮮蜂王漿中的含量有較高的穩定性,不因蜂王漿產地、季節及蜂群等的變化而有顯著變化;
(3)檢測方法應盡量簡單易行。
含量或活性與貯存溫度及貯存時間有合適的相關度是作為蜂王漿新鮮度標準的首要條件。葡萄糖氧化酶(G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呋喃甲基賴氨酸(Furosine)、王漿肌動蛋白(Royalactin)等是在研究蜂王漿貯存過程中發現的一些可以量化,并有較系統研究的指標211。這幾種物質的含量或活性與貯存溫度及貯存時間都有一定的相關度,其含量或活性的變化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蜂王漿曾經歷的貯存溫度及貯存時間。但其中的SOD對溫度極其敏感,在5℃下保存10天后活性就全部喪失,而可以肯定的是,在這樣的貯存條件下,蜂王漿中的大部分活性成分還未失活,若就此否定蜂王漿的質量顯然是不科學的。因此,我們認為從這一點上看,諸如SOD對貯存溫度和時間過分敏感的物質并不適合作為蜂王漿新鮮度的指標。
現有的蜂王漿新鮮度指標的研究尚處于探索階段,都在尋找與貯存溫度及貯存時間有合適相關度的物質,但至于這些物質在不同產地、季節、蜂群甚至是不同生理狀態的工蜂生產的新鮮蜂王漿中含量的穩定性則少有研究。陳祟羔等(1998)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研究了不同來源的50個蜂王漿樣品水溶性蛋白的分子量。結果表明,不僅不同產地的蜂王漿樣品間的水溶性蛋白組分存在明顯差異,而且產地、花期相同,批次不同的蜂王漿樣品的水溶性蛋白的組分也有不同,似乎毫無規律性可言。這就暗示,任何兩個蜂王漿樣品的水溶性蛋白組分都有可能存在不同。這一差異有可能來自蜂種、泌漿蜂的生理狀態、營養,甚至是外界環境。因此在確立某種物質(特別是水溶性蛋白)為新鮮度指標之前,對其在大批量的不同來源的新鮮蜂王漿中含量的穩定性進行研究顯得尤為必要。
另外,作為一個新鮮度指標要在行業內得到認可并得到廣泛的應用,必然要求其檢測方法盡量簡單易行。蜂蜜中含有蔗糖轉化酶、淀粉酶、葡萄糖氧化酶、磷酸酶、過氧化氫酶等酶類物質,且這些酶的活性與溫度均有一定的相關度。淀粉酶值則因其易于測定,從眾多酶類物質中脫穎而出,作為蜂蜜成熟度和品質的重要指標得到廣泛應用。蜂王漿所含酶的種類并不亞于蜂蜜,但至今還沒有找到一個如淀粉酶一樣易于檢測的物質。呋喃甲基賴氨酸和王漿肌動蛋白的出現給蜂王漿新鮮度標準的研究開辟了新的視野,但是這兩種物質的檢測都需要昂貴的儀器,目前還不是作為新鮮度指標的最佳選擇。因此檢測方法的研究是蜂王漿新鮮度指標研究的又一重要內容。當然,如果某一指標能滿足前兩個條件,在其檢測成本可以被少部分人或企業接受的條件下,可以邊應用邊改進其檢測方法。
水溶性蛋白質和氨基酸類物質一直是人們探求蜂王漿新鮮度指標的研究重點,而蜂王漿中的其他成分,如水不溶性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除10—HDA之外的脂肪酸等,以及這些物質在貯存過程中變化的相關性卻少有研究。我們認為,蜂王漿新鮮度指標的研究不應只局限于蜂王漿中某幾種物質的單一成分,在今后的研究中,除研究改進現有的檢測方法之外,還應該更系統全面地對蜂王漿中各成分在貯存過程中的變化及多種成分變化的相關性進行研究,以探求蜂王漿新鮮度的最優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