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膠國家標準得改改了
|OK蜜蜂網
山東省蜂業協會、中國蜂業學會、中國蜂產品學會等專家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國內蜂產品混亂,“國標”太低是很重要的原因。
山東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副院長胥保華介紹,現在市場上的蜂膠產品純正的不多,蜂膠產品摻入樹膠的情況比較普遍。“主要原因是檢測起來比較困難,普通消費者無法分辨。目前,浙江大學的專家正在研究比較可行的檢測儀器和方法。”胥保華說。
對于現在的蜂產品市場,研究蜂學的胥保華用“亂象橫生”來形容,“蜂蜜、蜂王漿摻假早就被市民所知,現在又爆出了蜂膠造假,在我看來,國家標準也有一定問題。”
山東省蜂業協會副理事長、山東蜂業與蜂產品質量檢驗所所長張西坤說,蜂膠的“國標”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消費者購買蜂膠看的主要是“黃酮類含量”,這也是國家標準檢測的重點。
據張西坤解釋,國家有關規定中,蜂膠總黃酮含量指標,即原料蜂膠總黃酮含量分別為一級品≥15%,二級品≥8%。“但黃酮類含量很容易造假,加入一些物質就可以隨意控制黃酮類的含量,所以并不是黃酮類含量越高越好。”
知蜂堂專家劉玉敏認為,假蜂膠產品亂象的根源就是國家檢測標準低,不少人往蜂膠里非法加入中藥、西藥,最終受害的還是消費者。
市場上蜂膠產品大多傍上“巴西膠”,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養蜂學會副會長、中國蜂產品學會副會長宋心仿表示,巴西蜂膠是比較早的,但是巴西實行機械化養蜂,產量還沒有我國大,所以出口的可能性比較小。
宋心仿認為,市場上蜂產品造假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原來是在蜂產品中加白糖,再后來為了達到國家標準增加果葡糖漿、淀粉、麥芽糖等。這樣造出的蜂產品在口感、含量上都能達標,這也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在他看來,解決方法就是修改國家標準,讓造假“沒那么容易”。
記者了解到,山東蜂業協會已經在山東多地對純正蜂膠進行檢測試驗,得出數據后進行分析,最終推動“國標”的修改。
來源:齊魯晚報
附
新《蜂膠》國家標準的編制要點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