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王 PK 人工王
|OK蜜蜂網
先不要急于給它們下定論,那樣會打擊有情感傾向的養蜂人心情。我們首先從不同的角度來理性分析“天然王”和“人工王”的培育過程,再下結論不遲。 一、天然王:分為三類:①急造王;②交替王;③自然王。 ①急造王:失王群為了家族延續一種緊急“自救”的行為結果。 ②交替王:蜂王受各種不確定因素影響導致繁殖能力下降,是一種取代行為的手段。 ③自然王:蜂群逐漸擴大、擁擠,是工蜂們醞釀出的一次合理“分裂”行為的方式。 三類王比較:“交替王”最差,“急造王”其次,“自然王”最佳。 根據是:“交替王”之所以差,是因為由健康欠缺的王卵培育起來的。就象貧脊地里冒出的一棵營養不濟的瘦弱幼苗,物理因素的失衡,此王繁殖很難正常發揮。“急造王”雖然不盡人意,但畢竟是由健康王卵所培育,培育的王臺中并不排除有一、二日齡的幼蟲或卵。 “自然王”優于前兩者,其中的道理不說養蜂人都明白。它是根據蜂群需要,由健康的王卵經工蜂精心培育。由于母本健康,營養充沛,溫濕適宜,自始至終無人為干擾。絕美的天然原素澤孕出如璞玉渾金般的“王”質。得此蜂王,蜂人何求? 二、人工王:分為四類:①裁脾育王;②裁房育王;③移卵育王;④移蟲育王 ①裁脾育王:又稱“逼造育王”。將巢脾的下緣切去一塊,使卵或小幼蟲顯露在削口的邊緣,讓工蜂在切口的邊緣筑臺育王。 ②裁房育王:用小刀從脾上切下一條有1日齡幼蟲或卵的巢房,削去被切下的巢房條的一面巢房,把另一面也盡可能削短。然后將整條巢房粘在育王框條上,讓工蜂造臺育王。 ③移卵育王:移卵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移卵鏟移卵,另一種是用移卵管移卵。將移出的卵粘在育王框上臺基的中部,讓工蜂吐漿育王。移卵育王技術復雜,接受率也極低。 ④移蟲育王:這是一種計劃性強、成功率高的常用育王方法。挑選一、二日以內的小幼蟲,用移蟲針粘托起小幼蟲,送入臺基中部,讓工蜂進行育王。 四類方法育出的蜂王質量比較:“移蟲育王”最差,“裁房育王”其次,“移卵育王”優勝,“裁脾育王”最佳。 根據是:“移蟲育王”質量之所以最差,是因為人為地用器具對幼蟲進行挪移。一、二日齡的幼蟲十分嫩弱,再好的高手也難令被移動的幼蟲完樣如初。加上日齡越少越難移,多數人移入的已是三日齡了。如此一番折騰,操作時溫差與濕度的變異,各種不利因素朝弱嫩的幼蟲聚襲,導致小部分夭折臺基里,雖然大部分存活出臺,體質早已打了折扣。“裁房育王”所以勝于“移蟲育王”,是因為避免了移蟲針的“換胎”之苦,生命最初的傷害只是來于溫差與濕度的變異。再說4類育王唯此法操作過程時間最長。“移卵育王”雖然占用的時間不短,溫差與濕度不會對尚未出殼的幼蟲造成太大的傷害,所以培育出來的“王”比前兩者優勝。“裁脾育王”之所以在4類育王中獨占鰲頭,是因為此法操作是最簡單也是最快的一種,對幼蟲和卵幾乎沒有絲毫侵擾。王臺生成的位置和自然王臺剛好一樣。無論是外在還是內在的先決條件都比前三者優勝,故培育出來的“王”自然最佳。 三、優、劣已見分曉: “人工王”基本上都采用“移蟲育王”方式,其他三種很少見用。原因是,其他三種育王法一次性數量較少。“移蟲育王”的優點就是操作起來相對簡單,最大原因還是數量可以一次性達到所需要求。所以“移蟲育王”便約定俗成成了“人工王”的全權代稱。“移蟲育王”里還包括“復式移蟲育王” 。迄今尚無科學證據證明采用“復式移蟲育王”培育的蜂王優于“單式移蟲”育出的王。除了接受率高以外,再找不出任何有利之處。“復式移蟲育王”如果把握不好,反而適得其反,令蜂王質量更差。那就是先天移入2、3日齡的幼蟲,第二天挑出幼蟲后,再移入1日齡的幼蟲。1日齡的幼蟲食用了2、3日齡幼蟲的王漿后,導致幼蟲發育物理紊亂,成長加速,出臺日期縮短。雖然出臺處王體形粗大,但實際上已成了劣王。綜上所述,由于種種人為的不利因素,造成“人工王”的物理傷害,若拿天然的“自然王”作比較的話,優、劣已見分曉:即是“天然王”優勝于“人工王”。! 如果理論上根據不足的話,那么本人在實踐過程中,發現了雙方的特性:“人工王”交配成功率低于“自然王”30%,。“人工王”開始產卵十分積極,猛勁并不亞于“急造王”,但半個月后立即變得平常,始終徘徊于中等邊緣,很難有異峰崛起的跡象。“自然王”開始產卵十分平常,1個月后通常會“間歇性”停產幾日;當養蜂人覺得此王無用失望時,突然該王會狂性大作,仿佛天女散花,脾脾井然皆是。如得到適當獎飼,此勁會一直延續不斷。2個月后又會來一次“間歇性”停產,象停在起跑線的運動員,蹩足氣后便會再次躍身沖刺……一只好的“自然王”一年之內會猛勁不減,而再好的“人工王”,那股平常勁很難堅持到8個月。我們多數養蜂人實行“1年2換”手段。所以“人工王”與“自然王”產卵的持久性也懶得去理會了,而兩者繁殖的質量(抗病、維大群)通常也會被忽略。
上一篇:世界各國對蜂王漿的質量要求不一樣
下一篇:蜂蜜的濃度和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