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蜜的發展歷程如下:
1857年,美國加尼福尼亞的養蜂者 Harbision J S 創始生產巢蜜。
1888年,Harmer W 提出采用朗氏巢框裝上由薄木板制成的巢蜜格來生產巢蜜。
20世紀初,美國生產的蜂蜜均為巢蜜,有的采用淺繼箱巢框生產,有的采用巢蜜格生產。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由于分蜜機的發明和普遍采用、分離蜜的用途日益增多和生產巢蜜對蜂種、蜂群群勢和蜜粉源等條件要求較高,以及巢蜜生產靠手工操作工效低等原因,蜂蜜的生產明顯趨于生產分離蜜,巢蜜大大減少。
1953年,美國的 Zbikowski W Z 設計了圓形巢蜜格。后經美國的 Kozlowicz S R 繼續研制至達到實用。目前,商號為“Cobana”的圓形巢蜜在世界上頗為流行。
20世紀70年代,許多養蜂者致力于巢蜜的開發,出現了三角形、六角形、心形和花形等形狀的巢蜜格。
1980年,美國的 Hogg J A 首次提出半巢脾巢蜜,并且在1989年研制成功半巢脾巢蜜繼箱。這是巢蜜生產器具的較大變革,引起巢蜜生產的飛躍。
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的巢蜜生產也取得了可喜的發展。70年代初我國廣東省的養蜂者利用中蜂生產巢蜜獲得成功,并出現了方形和六角形巢蜜;80年代初期,福建農業大學蜂學系研制出圓形巢蜜繼箱;90年代初,北京市蜂業公司開發出六角形半巢脾巢蜜。其后,我國還出現了多種型式的方形半巢脾巢蜜,并在市面上開始有半巢脾巢蜜盒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