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杭州養蜂老人那學習 敬畏生命!
OK蜜蜂網整理:有人問我:“你養蜂真的不怕蜂蜇嗎?”我說:“我已將蜜蜂當做一種小寵物來飼養,談何怕蜇?”
“你每次看蜂都要戴上蜂帽,而且還備了好幾頂,有人到你那兒看蜂,你都會勸他們戴上蜂帽,這不是心虛的表現嗎?”
“當然不是。”我底氣十足地說。
作為養蜂人我知道,蜜蜂蜇人是出于一種無奈、一種自衛。一位老養蜂人曾對我說過,小小蜂蜇對他來說幾乎沒有反應,既不紅腫也不發癢,更別說疼痛,比蚊叮的效果還差。我想,這大概是老養蜂人被蜂蜇多了,身上產生了對蜂毒的抗體。但老養蜂人每次看蜂,特別是在蜜蜂好攻擊人的時間段,他都會戴上蜂帽,在盛夏也會穿上長袖襯衫、扣上袖扣,盡可能避免因肌膚外露而被蜂蜇傷。這又是為什么呢?
老養蜂人說,不是怕蜂蜇,而是不讓蜂蜇,因為蜜蜂的蜂針只能用一次,蜇了之后就再也收不回去,還會帶出毒腺和內臟。因此,蜜蜂蜇人后必死無疑。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防止被蜜蜂蜇,就是保護蜜蜂的生命,就是一種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雖然一只蜜蜂在幾萬只蜜蜂的群體中算不了什么,其發揮的作用可以說微不足道,但是每只蜜蜂都是這個群體的一分子,它有不無故死亡、不做無謂犧牲品的權利,我們養蜂人希望蜂群繁殖得好,健壯強勢,并無意傷害它們;蜜蜂蜇人,許多時候是對人產生了誤解,因此,我們有責任做好被蜂蜇的防范,不讓蜜蜂因為誤解而喪生……
老養蜂人的一席話,使我對防蜂蜇有了全新的理解。對人類來說,無論其對蜂蜇的反應如何,蜂蜇對其是否會產生過敏或只是有那么一點痛、一點癢,都應該想到,這是小蜜蜂用生命進行的一次抵抗、一次守衛。
我曾見到老養蜂人將一只掉落在地還不能飛行的幼蜂撿起,放回蜂箱。老養蜂人說:“它就像一個還不能走路的孩子,摔倒在地,我們不去扶抱,不施予愛,就是我們的冷漠和失責。”是的,敬畏和保護生命,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失去了這種本能,就失去了人的本性和初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