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林的養蜂故事 浙江省溫州市洞頭縣養蜂人養蜂35年的經歷
如圖:陳培林和他養殖的蜜蜂合影 日常養蜂管理照片,陳培林的養蜂故事
人物簡介:陳培林,1967年生,浙江省溫州市洞頭縣甌江口靈昆街道上巖頭村村民,追逐花期的養蜂人,下面就是他的養蜂故事。
身材高瘦,皮膚黝黑,在陽光的照射下還有點反光——和陳培林約好在他家附近的靈南小學采訪,但一見面,陳培林就說,想了解養蜂是怎么回事,得到他家里去看看。
陳培林養蜂已經有35個年頭了,從一開始20多箱養到現在270多箱,再算上在內蒙古的哥哥陳培興養的200多箱蜜蜂,他家現在一共有500箱左右的蜂。在全中國的養蜂戶當中,算得上“名門”養蜂大戶了。他們養的是意大利蜜蜂,在蜜蜂品種當中也具有很高的經濟效益。
“我家養蜂是從父親開始的,小時候讀書不好,15歲輟學,當時擺在我面前就兩條路,不是北上當木匠,就是跟著父親走南闖北當養蜂人。”陳培林回憶道。
上世紀70年代,陳培林父親在溫州附近養蜂。80年代初,父親就帶著一家人北至長白山,南至廣西,一路遷移,居無定所,追逐著花期養蜂。于是,陳培林也就在不斷遷移的養蜂路上,艱辛并快樂著。
“以前我們兩兄弟都是一起外出,現在父親老了,家里需要個人照看,蜂蜜銷路也要人經營,這幾年家就在溫州安定下來。過幾天我就要去趟內蒙把哥哥在外養蜂生產的蜂蜜帶回來。”陳培林說,每年2月底開始做外出的準備,3月一般先到安徽采油菜花蜜,5月到山東采洋槐蜜,采完后就要趕到湖北,也是采洋槐蜜,轉眼間6月了,先到北京房山再到遼寧采荊條花蜜,8月到內蒙古采蕎麥和向日葵花蜜,9月輾轉到杭州采茶花花粉。
林培林介紹說,養蜂最重要的是培育優質的種蜂王。蜂王的壽命是3-5年,年老的蜂王生殖率會逐漸下降,這時候就要人工淘汰它們。培育一只蜂王需要11天左右的時間,這只是大概的時間,有時候受天氣等因素的影響,蜂王浮出的時間有變動,這就得憑借經驗來把握了。最直觀的鑒別方法就是,拿蜂王卵對著太陽光觀察,小蜂王已經在卵里面挪動,說明這蜂王快出卵了,就要移植到已經淘汰掉蜂王的蜂巢中去。
剛放進去的蜂王必須要特制的罩子罩住幾天,讓工蜂熟悉蜂王的氣味。等工蜂各司其職的時候再把罩子拿開,這樣才算是培育蜂王成功。蜂王被工蜂咬死的情況也時有發生,這個時候就要用備用的蜂王填補進去。
“我養蜂的數量隨著車走,車能裝多少我就能養多少。”陳培林喝著自己的蜜自豪地說道,隨著國家的發展,一輛卡車從只能裝20箱蜂到現在能裝270箱。
如圖:跨省轉移養蜂場地到下一個有花開的蜜源地搬蜂箱到貨車上,然后到了目的地再把蜂箱搬下來圖片
因為經常跨省轉移陣地到新的蜜源地養蜂,轉場時候搬蜂箱是所有養蜂人的夢魘。“以前少,還沒什么,現在200多箱都要早上4點起床開始搬,搬到中午才能把蜂裝上車。”陳培林說,出發前要把蜂箱搬到卡車上,到了目的地又要卸下來,一般人的體力吃不消。有一次在高溫下卸蜂,一打開蜂箱,蜜蜂就“嗡嗡”四散飛舞,雖然陳培林全副武裝,帶上蜂帽,扎好袖口但還是被蜜蜂蟄了幾十口。養蜂雖很辛苦,但陳培林一如既往地走下來,因為他熱愛自己的甜蜜事業。他說,讓更多人分享他的勞動果實,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