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養蜂業現狀 中國養蜂業面臨的問題
|OK蜜蜂網
我國養蜂業面臨嚴峻的挑戰 陳淵(浙江省義烏陳淵蜂場,浙江義烏322000) 我國是世界養蜂大國,無論在蜂群數量、蜂產品產量和養蜂從業人員上都居世界首位。遼闊的疆域、南北東西不同的地貌、不同地區的氣候差異,生長著眾多的蜜源植物。雖然我圍有上述得天獨厚的條件,如果我們不做到“盛防衰”、“樂思憂”,這塊世界養蜂大國的金牌有可能很快會換主。 正視現實,面向未來,為鞏同和發展我國的養蜂事業,我們既要承認養蜂業中的成績,也應該正視目前養蜂業中的現實,那么我國養蜂業到底面臨著那些挑戰呢? 1、養蜂員老齡化 2007年在桂林召開的全國蜂產品信息交流會上,顏志立先生深刻地分析了我國養蜂員老齡化對養蜂業的影響,這是一篇經過詳細摸底調查的高水平論文,他給我們養蜂界敲響了警鐘。鐘是敲了,卻沒有回聲,陡增了幾聲長嘆,說實在話我國養蜂界的確是后繼乏人。我國南方雖然氣候溫和,蜜源不錯,但陰雨天氣多,只適宜發蜂繁殖,發好蜂后要運到東北、西北、內蒙去采蜜,那兒雖然蜜源充足,光照長,可是生活條件很差。 近些年來隨著商品經濟的迅猛發展,年輕人都向往生活條件好、薪金高的城市,而養蜂場卻處在荒郊野嶺,過著蚊叮蟲咬的日子,豐年還可以,遇到災年和歉收年連路費都成問題,開不起高薪金,所以后繼乏人。而養蜂多年的老人,由于對蜜蜂有深厚感情,舍不得改行,只有硬挺下去,養蜂員老齡化是大勢所趨。 搞蜂產品經營者卻是另一個世界的生活,特別是研發新蜂產品者,利潤高,日子過得好。他們住在城市里,這樣就形成子承父業,當然老板越來越年輕。 在全國信息會上兩鬢蒼蒼、衣冠不鮮者是養蜂員,而西裝革履者多為老板學者。我不是反對那些翩翩少年,我是希望養蜂者有朝一日也能像他們那樣英俊瀟灑,這樣養蜂業就后繼有人了。 2、困難重重,蜂農欲哭無淚
如圖:養蜂人轉場養蜂圖片 養蜂人追花奪蜜 養蜂人在養蜂車前合影
近些年來國家對“三農”投入了大批的資金,取消了農業稅,為鮮活農畜產品開辟了綠色通道,為農業畜禽業敞開了保險大門,惟有蜜蜂不予保險。蜂群和人身遇到傷害提出抗爭時,無法可依,無處投訴主要表現在: (1)亂收費現象嚴重。許多地區對進入采蜜區蜂場按箱收場地費,如果不交百般刁難,檢過疫的不算數,非得當地重新付錢再開檢疫證。 (2)轉地途中蜂車無綠色通道,蜂車上不得坐押運員,形成蜂到場地無人卸車。 (3)地方保護主義嚴重干擾蜂農收益。蜂農要帶些蜂蜜回故鄉,可是當地為了自己的利益強制限價收購,更有甚者,故意刁難強拿蜂蜜,形成蜂農日夜操心,坐臥不安。許多場地在地方保護主義思想影響下不準外地蜂場進入,向蜂農敲詐。 (4)2008年春的雪災,南方中東部蜂群遭到特大損失,其他行業都有國家補助和慰問,惟有養蜂場只有自救,許多蜂農因此退出了養蜂隊伍。 (5)改革開放后市場經濟活躍,各類農副產品都漲價,惟蜂產品跟不上形勢,蜂王漿的價格只有改革開放前的1/3,而蜂蜜同大米對比,以往是出售500g蜂蜜可換4kg大米,如今是500g蜂蜜只值1.5kg大米錢,運輸費、飼料費卻年年上升。 (6)農制劑殺蟲劑的濫用,使許多蜂場遭滅頂之災,尤其是“銳勁特”農制劑給蜂場所造成的損失令人目不忍睹,蜂群遭病害后許多制劑品卻因殘留問題不能使用,只能任其蜂群死亡,而各部門又沒有像處理禽流感那樣給養蜂戶補助。以上這些都束縛了我國蜂業的再發展。 3、蜜蜂的災難太多 近些年來由于環境的污染,自然災害的頻繁,蜜蜂的災難也越來越多。今年春天的雪災,使南方地區的蜂群損失慘重,而發生在河南、山東(黃河兩岸各省)等省的蜜蜂“空巢病”,沒有受雪災影響的蜂群又遭致命一擊。僅河南新安縣的10000群蜂就有9000群感染上此病,其中1000群已成空巢,而另外的蜂群雖然筆者親臨搶救挽回敗局,春季收入已成泡影。其他各縣的損失尚是未知數,這種病可以在數周內把一個壯群爬光,實在危險,如果蜂病和天災 再如此下去,后果實在不堪設想。 4、蜜源植物承受著最大考驗 近些年來環境的污染和氣候反常使一些蜜源植物的泌蜜情況發生了巨大變化,2007年棗花蜜的歉收和椴樹蜜的絕收使蜂蜜供應緊張,洋槐林的濫伐,苕子、紫云英的不播種,使我國喪失了非常優良的蜜種,如果再這樣下去,我們的下一代養蜂員只能在字典中去找它們了。 由于氣候的影響和病害的侵襲,我國的養蜂業度過了一個陰沉寒冷的冬天和春天。今年的第一季度已經結束,對蜂農來說損失慘重,血本無歸,夏秋是蜂農的黃金時節,我們希望坐在辦公室的人多下基層看看,科研人員到蜂場多跑跑,提些新辦法、新思路;蜂農昂起頭、挺起胸,去面臨新的挑戰。如果大家都能面對現實,養蜂業的春天定會常駐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