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蜂蜜貿易的影響
摘要:我國是蜂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大國,蜂蜜是我國出口創匯的重要農產品之一,但近年來日趨復雜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阻礙了我國蜂蜜貿易的正常進行。以蜂蜜貿易的統計數據為依據,分析了外國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蜂蜜出口的影響,通過對比新蜂蜜國家標準與國外進口標準,探討如何積極應對國外的技術性貿易壁壘。
關鍵詞:蜂蜜貿易;技術性貿易壁壘;蜂蜜標準
蜂業是我國的傳統特色產業,集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于一體,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是世界最大的蜂產品生產和出口國之一,2004年蜂蜜產量達到30萬t以上,出口量超過8萬t,同年的世界蜂蜜貿易量是35萬t左右,我國占世界蜂產品貿易量的20%以上。我國在蜂蜜生產方面雖然具有較強的成本優勢,但出口不暢,原因之一是在世界貿易趨向全球化的今天,各種形式的非關稅壁壘特別是技術性貿易壁壘大行其道。技術性貿易壁壘通過對進口商品制定嚴格甚至苛刻的技術標準、衛生安全標準、檢驗包裝、標簽等規定,達到保護本國產業的目的,因其特有的靈活多變性、隱蔽性和技術性,對出口方尤為不利。我國的蜂蜜產品在出口過程中屢屢因化學殘留超標而受阻,嚴重損害了國內相關產業的利益。
1 主要進口國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概況及影響
1.1 歐盟
歐盟是我國蜂蜜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但出口量很不穩定。早在20世紀90年代,對中國產蜂蜜的大量進口,引起了歐盟各國相關產業的高度重視。出于保護本國產業的目的,歐盟宣布.從1999年1月1日起,對蜂蜜產品實施衛生監控計劃,要求出口蜂蜜到歐盟各成員國的第三國,都必須在此之前提交對蜂蜜中殘留物質進行監控的保證計劃,否則歐盟將禁止該國蜂蜜進口。德國從2000年起對蜂蜜的藥物殘留實行更加嚴格的限制,將鏈霉素殘留量標準由原來的0.2mg/kg降低到o.02mg/kg,檢驗門檻提高了9倍n該標準現已成為歐盟各成員國的控制標準。2002年初,歐盟調查組做出對華殘留監控體系的考察報告.認為中國的監控體系薄弱,1月25日即做出暫停進口包括蜂蜜在內的中國動物源產品的決議。我國政府強烈抗議有關國家對中國商品采取不公正貿易行為,后來經過協商,歐盟提出,蜂蜜中氯霉素檢出量不得超過0.1μg/kg,才能出口到歐盟,這個標準比原先嚴格了100倍。據專家介紹,歐盟制定的抗生素含量標準是苛刻的,甚至于大氣粉塵中氯霉素的含量也要超過這一標準,這明顯是針對中國蜂蜜產品的技術性貿易壁壘。
2005年10月,歐盟宣布解除針對中國部分動物源性食品的進口禁令。雖然這對我國的蜂業是個好消息,但蜂蜜產品對歐盟的出口并不會馬上全面恢復,歐盟還會派代表來我國考察和檢查蜂蜜藥殘問題,蜂蜜生產過程藥物控制和使用情況。由于近年來德國、法國等國的蜂農組織不間斷對我蜂蜜攙雜使假的夸大性宣傳,對我國蜂蜜的銷售造成極壞的影響。在開放市場的同時,歐盟又提出了鏈霉素、殺蟲脒、磺胺、苯酚、甘油、酵母菌、花粉率、淀粉率、成熟度等檢測項目,增加了我蜂蜜出口歐洲的難度。 表1為歐盟統計的從中國進口的蜂蜜情況的資料。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歐盟制定的農藥殘留的技術標準對中歐蜂蜜貿易的影響是巨大的。在進口量最高的1Z998年達到5.6萬t,而到2004年則跌至1317t。隨著進口禁令的解除,進口量有所增長,2005年達到5609t,但水平仍然很低。
表 1 歐盟25國進口中國蜂蜜的情況 | ||
---|---|---|
年份 |
金額(萬歐元) |
單位(t) |
1995 |
3252 |
42266 |
1996 |
4704 |
49050 |
1997 |
5399 |
46680 |
1998 |
5721 |
55530 |
1999 |
2972 |
35185 |
2000 |
2762 |
33746 |
2001 |
3521 |
37529 |
2002 |
- |
- |
2003 |
660 |
6814 |
2004 |
118 |
1317 |
2005 |
478 |
5609 |
注:這些數據與中方的統計有差距,應為統計方法的不同。 |
歐盟于2006年1月1日開始實施新的《歐盟食品及飼料安全管理法規》,特別要求進口食品必須符合新食品安全法的標準,否則不準進入歐盟市場,蜂蜜出口再次面臨嚴峻考驗。該法規的核心意圖是將食品安全管理明確放大到食物鏈的全過程,覆蓋所有的生產與經營環節,也叫從“農場到餐桌”的管理理念。該法規要求歐盟市場上銷售的所有農產品都要建立可追溯制度,從生產源頭建立備案制度,保證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找到該批產品的生產源頭,這無疑又增加了出口蜂蜜的成本。
1.2 美國
美國是世界蜂蜜的重要消費市場,年均消費量約為15萬t,也是我國蜂蜜出口的主要目的地。近3年來,我國蜂蜜出口約1/3流向美國,每年接近3萬t,市場依賴程度較高。
從圖中可以看出,中美蜂蜜貿易一直處于波動狀態,2002年出口量跌到了最低點。2003~2005年,出口量持續增長,而出口額不升反降,美國的貿易障礙和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實施是主要原因。美蜂農、包裝商組織在我蜂蜜質量問題上大做文章,提出蜂蜜碳同位素與蜂蜜蛋白質同位素差值的絕對值小于,氯霉素最高殘留量等技術性貿易壁壘,增加中國蜂蜜的出口難度。美方提出蜂蜜中碳同位素檢驗結果絕對值須在23.5%以上,才能評定為合格,另外,依據蜂蜜中的碳同位素和蛋白質同位素兩數值相差絕對值小于1來判斷是否為真蜜。同位素檢測對設備要求很高,目前我國商檢系統大部分不具備碳同位素的檢測能力,部分出口產品不得不依靠美方的檢測機構做出是否合格的判斷,這種方式費時費力,影響了蜂蜜貿易。2002年,美國檢疫機構稱從中國輸向美國的蜂蜜中檢出氯霉素殘留超標。為此,FDA將中國蜂蜜氯霉素殘留限量從5.01μg/kg降低為0.3μg/kg,同時,美國出臺有關政策,對中國蜂蜜加強氯霉素檢測。美國有關部門還決定,如查出蜂蜜等食品氯霉素殘留超標,除對該批貨物進行銷毀、退貨處理外,還要把該批食品的生產加工企業列入不經檢驗即自動扣留名單。如被列名的企業希望從名單中剔除,需由進口商向FDA提出申請,并提供該企業連續5批次產品檢驗結果均合格等證明資料。如果來源于中國某一地區的產品多次被檢出殘留超標,則會將該地區生產加工此產品的所有企業均列入自動扣留名單。上述規定使得中國蜂蜜對美國的出口越來越困難。
1.3 日本
日本每年從我國進口的蜂蜜量達4萬t左右,占該國進口蜂蜜總量的90%以上,見表2。日本近年來也是我國出口蜂蜜的第一大市場,我對日出口蜂蜜占蜂蜜出口總量的40%以上。雖然中日蜂蜜貿易較為穩定,但是蜂蜜的質量安全問題一直是雙方關注的焦點。抗生素殘留、重金屬超標、蜂蜜品質問題等隨時可能對出口造成影響。
表 2 近年來日本從我國進口的蜂蜜量 | |||
---|---|---|---|
年份 |
進口量 |
總進口量 |
百分比(%) |
2000 |
36754 |
40.077 |
91.7 |
2001 |
36157 |
40.188 |
90.0 |
2002 |
39281 |
45.038 |
87.2 |
2003 |
39246 |
43.785 |
89.6 |
2004 |
42158 |
47033 |
89.6 |
資料來源:聯合國數據庫。 |
值得關注的是:日本將于今年5月底執行新的食品中殘留農業化學品的“肯定列表制度”,將所有農業中使用的化學品納入了監管范圍。在該制度下,對所有農業化學品制定了限量標準,包括:“暫定最大殘留限量標準”和“一律限量標準”。“暫定最大殘留限量標準”共涉及農藥、獸藥和飼料添加劑734種,農產品食品264種(類),暫定限量標準51392條;“一律限量標準”是對未涵蓋在上述標準中的所有其他農業化學品或其他農產品制定的一個統一限量標準,即0.01mg/kg;通常一種食品的限量標準要牽涉到200多種農業化學品,這將大幅度地提高農產品進口的門檻。中國生產蜂蜜的質量問題一直是我們的軟肋,面對日方又一次大幅度提高產品質量標準,我們必須積極研究、小心應對。
2 我國新的蜂蜜標準與國外蜂蜜標準對比
我國首部強制性蜂蜜國家標準已于2006年3月1日起實施,該標準參照了聯合國食品法典委員會制定的蜂蜜標準,體現了與國際接軌的意識。與推薦性標準比較,新標準對蜂蜜的真實性,蜂蜜中水分含量、糖含量,蜂蜜的衛生要求及產品名稱和包裝等都作了明確的規定。考慮到國內大部分養蜂企業的生產水平,新標準并未與蜂蜜出口標準強求一致。
通過對比新標準與蜂蜜進口方的質量要求可以發現,國外進口商對蜂蜜中水分的含量都要求不大于18%,國內的標準最高要求是不大于20%,較國外低2個百分點;對蔗糖的含量要求不大于5%,與國內對部分蜂蜜的要求一致;國外對還原糖的含量要求不小于65%,新國標要求不小于60%;歐盟要求蜂蜜中經甲基糠醛的含量不大于20mg/kg,國內的推薦性指標要求不大于40mg/kg;所有的進口商都規定蜂蜜中氯霉素不得檢出,歐盟和美國都對蜂蜜中碳同位素的含量做出規定,并且是作為必檢項目。
3 關于蜂蜜出口的一些建議
我國是蜂蜜出口大國,卻不是蜂蜜出口強國。近年來,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的蜂蜜出口貿易正構成嚴重影響。基于此,我們必須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奮起應對,努力提高出口蜂蜜的質量,從而取得國際市場的通行證,為此筆者建議:
(1)以新的國家標準出臺為契機,整理和規范市場競爭秩序,培育出口龍頭企業和強勢品牌。只有在良好的競爭環境中,龍頭企業的發展才有保障,進而帶動整個行業階快速健康發展。以江西汪氏蜜蜂園為例,通過貫徹“自然、創新、優質”的產品創造原則進行持續的品牌建設,如今“汪氏”已在國內外擁有了較高的知名度,為產品的出口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2)密切關注國外相關進口標準的變化,建立有關蜂蜜貿易的信息通報和預警機制,積極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在國家層面上通過SPS—TBT信息通報機制,及時將有關國家的動態向國內公布;中國蜂產品協會要做好政府和企業溝通的橋梁,將企業的意見和問題向有關部門反映;企業要大力加強自身建設,通過組建實驗室、培訓和引導蜂農科學生產等措施,提高產品質量以贏得國外消費者的信任。
(3)有關部門要賦予行業協會更多的行業監管權,以加強行業自律,阻止不合格產品的出口。比如規定蜂蜜出口企業首先要通過行業協會的質量鑒定,這樣就可以避免蜂蜜生產企業因一家產品不合格而整體遭到相關國家貿易限制政策的影響。
參考文獻(略)
引自《蜜蜂雜志》2006(6)
江南大學食品學院 朱俊波 楊紅梅
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