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蜂業如何應對加入世貿組織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半個世紀,在黨和政府的領導及重視下,在正確的方針指導下,經過科技人員和廣大從事蜜蜂養殖、蜂產品加工及經銷人員的努力,中國蜂業發生了史無前例的巨大發展,成績輝煌。但是,蜂產品產量的一半依賴出口,由于蜂產品的質量不佳,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遇到了蜂蜜進口國的貿易壁壘,使蜂蜜出口陷入困境。
1 蜂業生產成績輝煌
20世紀50年代,我國僅有50萬群蜜蜂,年產蜂蜜8 000噸。1958年1月國務院批轉給各有關部委及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人民政府《農業部關于全國養蜂工作座談會的報告》,是中國蜂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報告》明確了“今后養蜂生產的發展,應采取以農業生產合作社為主,各類國營農場為輔,外來種和本國蜂并重的方針,在不影響社內勞動出勤的情況下,合作社應允許社員養蜂;要加強領導,培養干部;適當調整蜂蜜、蜂蠟收購價格;對山區發展養蜂給予經濟扶持,每群蜂貸款15元;減免養蜂稅收,鼓勵發展養蜂生產。要求經營部門減少蜂蠟出口,優先滿足國內蜂群繁殖的需要。建議中國農業科學院及養蜂技術力量較強的福建農學院、江西省農業科學研究所積極創造條件,籌建專業研究機構,開展養蜂研究工作等” 。隨著這些方針、政策、措施在各地貫徹落實,國營、集體蜂場及個人養蜂欣欣向榮,蓬勃發展。
1963年及1973年農業部先后召開的兩次全國養蜂會議,研究了養蜂業的發展情況和存在問題,討論了發展的意見及措施,進一步推動了蜂業生產的發展。
1978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改革開放的方針指導下,確立了農民經營養蜂業的自主權,以集體經營為主轉變為以個體經營為主,推動了蜂業的全面發展,蜂群數量及蜂產品產量大幅度增加,形成了蜂蜜、蜂蠟、蜂王漿、蜂花粉、蜂膠、雄蜂蛹、蜂毒等多品種生產,蜂產品加工業迅速興起,供銷兩旺,市場繁榮。到90年代,全國蜂群發展到600多萬群,年產蜂蜜15~18萬噸,在飼養蜂群數量、蜂產品產量以及蜂產品出口量上,都居于世界領先地位。2001年,全國蜂蜜產量約16萬噸,內銷7萬噸,出口11萬噸,其中出口歐共體43000噸,日本39000噸,美國2萬噸;生產蜂王漿2400噸,內銷1000噸,出口1098噸,大部分出口到日本;生產蜂花粉1500多噸,出口約400噸;蜂膠產量約300噸,內銷和出口各占一半。
2 蜂蜜出口情況不容樂觀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后,既有機遇,也有挑戰。成為世貿組織的成員國,可為我國蜂產品提供開拓全球市場的機遇,但是外國進口商為了賺取高額利潤和維護本國養蜂者的利益,時常提出苛刻的技術標準,設置貿易壁壘,對此我們要有充分的準備和應對措施。
今年年初歐盟從中國進口的蝦產品查出了含有氯霉素,歐盟專家認為我國對動物源產品未遵守有關對可能危害公共和動物健康的殘留及成分控制的承諾和保證,故歐盟委員會自2002年1月25日起,中止自中國包括蜂蜜在內的部分動物源產品進口。德國還將蜂蜜中鏈霉素殘留量提高了10倍,從<200μg/kg提高到<20μg/kg。這無疑對我國蜂蜜的出口是嚴重的挑戰。
據了解,歐盟禁止進口中國蜂蜜有比質量以外的更深層的原因,是為保護歐盟蜂蜜生產大國養蜂者的利益。德國Jullmann博士介紹,由于法國等成員國自產蜂蜜,大量廉價進口蜂蜜對其生產者利益形成沖擊;阿根廷的蜂蜜同樣也存在磺胺、鏈霉素超標問題。各國在畜禽水產業和養蜂業使用抗生素防治細菌性傳染病是普遍現象。英國Bailey 著《蜜蜂病理學》、美國Morse著《蜜蜂的病蟲害》、美國達旦公司出版的《蜂箱與蜜蜂》都介紹用土霉素、鏈霉素以及磺胺制劑等抗生素防治蜜蜂幼蟲病。土霉素是美國官方批準的用于防治蜜蜂幼蟲病的藥物。日本政府于1999年10月批準了一種防治美洲幼蟲病的新藥,商品名“蜂停”(Apiten),其主要成分是米羅薩霉素(Mirosamicin)。因此,按規定劑量合理使用抗生素,使蜂產品中抗生素的殘留量不超過限量標準,是允許的。如果將殘留量定的低到幾乎沒有,那就是不合理的要求,是在設置技術壁壘。
3 對貿易壁壘必須據理力爭
1995年美國曾對我國蜂蜜提出了反傾銷案,經過我國外貿部與美國商業部多次磋商,終于在當年8月簽署了蜂蜜反傾銷案中止協議,使我國在1996-2000年每年可向美國出口蜂蜜將近2萬噸。2001年美國養蜂生產者協會提出阿根廷、中國蜂蜜反傾銷案,在《美國蜜蜂雜志》看到了阿根廷的申辯意見,結果由美國單方面提出了對從阿根廷進口的蜂蜜征收33~61%的反傾銷稅,并加征6%的反補貼稅,以抵消阿根廷地方政府給予蜂蜜生產者的補助金;對從我國不同省區進口的蜂蜜征收26%~184%的反傾銷稅。美國計算蜂蜜的生產成本是不公正的,如果我們拿不出有利的證據,不進行抗爭,在對外貿易上就會處于不利的地位。
這次歐盟中止從我國進口包括蜂蜜在內的動物源產品涉及面更廣,影響更大,希望有關商會、協會和學會要積極采取措施,據理力爭。“溫州煙具行業赴歐游說團”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對于我國輸往歐盟的打火機,歐盟擬定了一項技術壁壘文件(“CR”法案)草案。該草案規定:進口價格在2 歐元以下的打火機,必須安裝“安全鎖”—設置防止兒童開啟裝置(CR)。這個表面上是以安全為目的,實質上是建立在產品價格基礎上的法規,給自由貿易設置了壁壘。今年4月“溫州煙具行業赴歐游說團”在國家外經貿部官員的帶領下,對歐盟6國的有關單位進行了游說和陳述,提出“CR”法案草案將打火機的安全與價格掛鉤,既不科學,又不合理,違背了WTO公平貿易原則;要求采用技術參數作為標準的依據;取消“CR”法案草案中2歐元的價格規定。歐盟有關國家和機構表示理解和認同;部分國家在同意“CR”法案草案的同時,答應將要求對其不合理的部分進行修改。游說達到了預想結果。
解決反傾銷的核心是科技問題,首先是提高養蜂戶及蜂蜜加工出口企業的科技意識,加快技術創新,提高蜂產品質量;其次是知己知彼,掌握信息,隨時應變。
4 我國蜂蜜的質量問題
我國蜂產品產量的一半需要出口,特別是蜂蜜與阿根廷、墨西哥、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蜂蜜生產和出口國的競爭非常激烈。我國蜂蜜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質量差,含抗生素等農藥殘留,有鐵污染以及出口單位互相壓價競爭。
4.1 蜂蜜不成熟
歐美國家一般是儲存在巢脾里的蜂蜜(蜜脾)完全封蓋以后再提出分離,是由蜜蜂釀造成熟的蜂蜜,含有花香,一般含水分20%以下。我國在蜂蜜生產上,由于收購經營單位大部分專業知識較差,檢測儀器簡陋,而且級差差價不合理,往往不按質論價,促使生產者只追求數量,不重視質量,不等蜂蜜釀造成熟就分離,生產的蜂蜜大部分含水量在22%以上。出口蜂蜜大部分要采取機器濃縮,將含水量降到18%左右。在濃縮過程中,蜂蜜的花香散失,淀粉酶值降低,羥甲基糠醛含量增加。如果含水量高的稀薄蜂蜜儲存時間較長,發酵以后再滅菌、濃縮,其中甘油含量會增加,也可撿出是發酵蜂蜜經過機器濃縮的,質量更低。
4.2 含抗生素殘留
在防治蜜蜂細菌性或病毒性病害時,往往盲目使用抗生素,不按規定和加大劑量用藥,或在采蜜期前的1 個月以內或在采蜜期中使用抗生素,結果蜂蜜里的抗生素殘留超標。例如,以鏈酶素為例,2000年中國蜂蜜鏈酶素撿出率為50.8%,其中41.7%超過歐盟限量。2001年中國蜂蜜撿出率為71.3%,其中66.8%超過歐盟限量。2002年英國食品標準局在市場抽樣檢查中,查出16個抽檢的中國蜂蜜樣品中有10個樣品含有歐盟禁用的藥物---氯酶素,發生了上市中國蜂蜜被召回的惡性事件。英國食品標準局發布公告,建議商店停售所有產自中國的蜂蜜和含有中國蜂蜜的混合蜜。該局同時表示,每天食用8 瓶(每瓶454 g)蜂蜜才有抗生素危害人體健康的可能;考慮到含有微量氯酶素的蜂蜜對人體危害不大,消費者可繼續食用已購買的中國蜂蜜及其他含蜂蜜的食品。此后,日本、美國、加拿大、德國、沙特阿拉伯等國都表示,除非中國做出安全保證,蜂蜜附有氯酶素等檢驗檢疫證書,才會解除蜂蜜進口。
4.3 含鐵較多
蜂蜜含有鉀、鈉、鎂、鐵、氯化物類、硫酸鹽類、硅石等礦物質(灰分),其中鐵的含量淡色蜜為2.4ppm (1.2~4.8 ppm),深色蜜為9.4ppm (0.7~33.5ppm) ,蜂蜜含鐵的總水平為8 ppm 。80年代美國農業部化驗室檢驗,我國蜂蜜含鐵量為42 ppm , 是其他國家蜂蜜含鐵量的4.6~17.5倍。英國和北歐國家人民時常將蜂蜜加入茶水中飲用,如果發現茶水加入蜂蜜顏色變深,就感到蜂蜜受到了金屬污染。茶水加入蜂蜜顏色稍微變深,是正常現象,因為蜂蜜中的鐵與茶水中的鞣酸反應形成黑色素。如果蜂蜜在防銹涂料脫落的鋼桶或生銹的鋼鐵桶儲存,鐵質就會溶入蜂蜜里,使鐵的含量超過標準數倍。
4.4 摻假嚴重
有些不法小販在蜂蜜中摻入白糖或高果糖漿,加上收購人員驗質不嚴,時常混入摻假蜂蜜。據秦皇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采用碳同位素和蜂蜜蛋白碳同位素兩項雙檢的分析結果,1998年兩項雙檢蜂蜜312批,合格的224批,不合格的88批,合格率72%;1999年檢驗1327批,合格率85%;2000年檢驗2 140批,合格率為81%。從三年的檢驗結果分析,可以看出,市場上的假蜜還占相當比重。
4.5 出口秩序混亂
過去蜂蜜統一由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公司及各省、市、自治區分公司出口,最近十幾年來許多經營蜂蜜的單位都取得了出口權,由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進行宏觀管理,蜂蜜出口秩序比較混亂。2000年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采取了兩項措施,一是在競爭激烈的日本市場暫停發放出口許可證,二是對個別企業違規操作,低價出口的行為進行了查處和懲罰。
5 兩類蜂蜜的不同質量要求
進口我國蜂蜜的主要國家有美國、日本和歐盟。這些國家進口的蜂蜜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工業用蜜,一類是餐桌用蜜,對這兩類蜂蜜的標準不同,價格也不一樣。對這兩類蜂蜜的共同要求是:不得加入其它物質,特別是其它糖類(蔗糖、甜菜糖、高果糖);不得由于發酵貯存過久,使酵母菌、羥甲基糠醛、甘油含量超標;不得含有超標的抗生素及農藥殘留;淀粉酶值在8以上;鉛、鋅以及鐵的含量不得超標。
5.1 餐桌用蜜
餐桌用蜜或稱一等蜜,主要是淺色的單花種蜂蜜,如刺槐蜜、紫云英蜜、椴樹蜜等,要求蜂蜜自然成熟,適用于分裝成不同重量的小包裝出售。這種蜜價格較高,一般在每噸1 300~1800美元左右。輸往美國、歐盟的蜂蜜,由于儲存、運輸周轉時間較長,而且要經過溫度較高的地區,要求含水量在18%以下,否則容易發酵變質。輸往日本的紫云英蜜,運輸時間短,與進口商協商,含水量可在20%左右。
5.2 工業用蜜
工業用蜜或稱二等蜜,用于食品、飲料、醫藥工業,主要是琥珀色雜花蜜,可以是經過加工濃縮使含水量達到18%以下的蜂蜜。二等蜜價格較低,一般在每噸800~1000美元。二等蜜與一等蜜的差價在50%以上。
6 提高蜂蜜質量的措施
6.1 飼養強群,
提高蜂群的生產力,增強蜂群的抗病力。
6.2 生產一等蜂蜜要等到蜜脾有70%以上封蓋或全部封蓋時,再提出分離。在主要流蜜期,巢門全部打開;氣溫在25℃以上時,取下覆布,采用紗網副蓋,打開箱蓋上的窗口,加速蜂蜜水分蒸發、成熟。氣溫在25℃以下時,蓋上覆布,關閉箱蓋上的窗口,保持巢溫。如果封蓋蜜的含水量超過18%,可將脫蜂的蜜脾繼箱放在保持30~35℃的加溫室或塑料棚內,繼箱交錯疊置在底座上,下面安裝熱風機,墻壁安裝抽風機,一晝夜約可降低蜂蜜含水量1%~3%。蜂蜜含水量到達標準時再分離。生產成熟蜜需要多準備巢脾和繼箱。也可以在繼箱里的蜜脾都裝滿蜂蜜時分離,到流蜜期過后,將較稀薄的蜂蜜喂給蜂群繼續釀制,含水量達到18%時再分離。不分離子脾特別是幼蟲脾上的蜂蜜。
6.3 生產二等蜂蜜最好實行定單生產,蜂蜜加工廠或蜂蜜收購單位與養蜂戶簽定收購合同,約定收購的質量標準、價格、數量等條件。養蜂戶將分離的蜂蜜及時送交收購單位,加工廠及時殺滅酵母菌,濃縮,避免長時間儲存,發酵。
6.4 養蜂場不使用鐵制容器盛裝蜂蜜,出口蜂蜜采用鋼塑桶盛裝。
6.5 每年春季和秋季給蜂群更換成經過嚴格消毒,并整修好、無縫隙的 蜂箱;在每個蜜源的取蜜以前,將分蜜機清洗干凈;覆布、副蓋、起刮刀等各種蜂具進行嚴格消毒;多造新脾使用,及時淘汰3年以上的舊脾,減少感染的病原。使用塑料巢礎修造的巢脾,可以年年更新。
6.6 在蜂蜜產區建立若干個生產示范基地,根據現有條件,研究一整套生產成熟的、無抗生素及殺螨劑污染的蜂蜜,以便推廣。研究改進生產設備和飼養技術,提高生產成熟蜜的產量,降低生產成本。
7 嚴格使用藥劑
發生蜜蜂病蟲害時,立刻隔離治療,嚴格按規定使用藥劑。
7.1 發生歐洲幼蟲病或美洲幼蟲病時,將病群立刻隔離治療。燒毀患病子脾,將蜜蜂抖入放上巢礎框的消毒蜂箱。將病群的儲蜜搖出,按規定劑量加入復方新諾明,飼喂病群。飼喂土霉素等抗生素藥物時,嚴格按照規定劑量,制成蜂藥糖餅,放在框梁上飼喂。不得采用灌脾飼喂,以免蜜蜂將含抗生素糖漿釀成蜂蜜貯存。病群的蜂蜜不得混入商品蜜中出售。及時更換病群的蜂王。
絕對不能使用氯霉素。歐盟提出蜂蜜中的氯霉素殘留不能超過0.1ppb, 也就是10萬噸蜂蜜里不能含有1g氯霉素。
7.2 發生囊狀幼蟲病時,燒毀患病子脾,少量病房將病蟲夾出、焚燒,用75%酒精消毒。囊狀幼蟲病或其它病毒病,可試用中成藥“復方功勞去火片”治療。
7.3 發生白堊病時,用適量食鹽撒在箱底上防治,每群2~3 g 。經常清掃蜂場地面,對養蜂場地用石灰水或石灰粉消毒。
7.4 大部分蜂場都有殺手瓦螨(Varroa destructer, 俗稱大蜂螨)寄生,應采取綜合防治方法,長年不懈進行防治。
生產季節,用雄蜂脾誘殺,在箱底板上放置紗網框和粘螨板捕殺大蜂螨螨。在蜜蜂育蟲期,平均每日自然落螨數在60只以上(蜂群內大蜂螨總數約在3 500只以上)達到了防治閥值時,才使用對蜂產品無污染的藥劑(甲酸、乳酸、草酸、麝香草酚、除蟲菊脂藥條等)進行防治。秋季可將各群封蓋子脾集中放入繼箱,用甲酸熏治。直接向蜂體和巢脾上噴灑藥劑及將藥劑糖漿灌入巢脾的方式,很容易造成污染,不應采用。
7.5 發現亮熱厲螨(小蜂螨)時,將蜂王關入蜂王籠幽閉3~5日,把各群封蓋子脾提出,集中放入繼箱,5 箱落在一起,用升華硫磺密閉薰治。不向蜂路間及巢脾上撒硫磺粉和萘粉,以免污染蜂蜜。
7.6 東北黑蜂、卡尼鄂拉蜂的抗螨力較強,在生產上可以選用黑色蜂種及其雜交種。加強選育抗病蜂種。根據國外經驗,對蜜蜂的衛生行為(清巢習性)及抑制瓦螨的生殖能力進行定向選育,經過3~4年就可以使蜜蜂的這兩種性能大大提高。具有清巢習性的蜂群也抗幼蟲病和白堊病。在生產上利用抗病蜂種,可以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
7.7 加緊研制防治蜜蜂細菌病、病毒病和蜂螨的、高效低毒的新型藥劑以及中草藥。
8 增加蜂蜜品種擴大內銷
我國生產的蜂蜜約有一半內銷,每年約銷售7萬噸(包括制藥和食用),人均年消費量只有幾十克,國內市場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市場上出售的蜂蜜只有瓶裝或散裝的分離蜜,巢蜜生產近年來有所發展,數量不多,主要供應出口,國內市場幾乎看不到。要大力發展巢蜜、乳酪型蜂蜜、15克小包裝蜂蜜、外科藥用蜂蜜、蜂蜜食品(烘烤食品、蛋糕、餅干等)、蜂蜜飲料、蜂蜜酸奶、蜂蜜酒等,增加綠色蜂蜜的生產,努力開拓國內市場。
9 組織起來實行專業化規模化生產
加入世貿組織以后,分散的小生產與世界大市場愈來愈不適應。領導部門要協助養蜂戶組織起來,成立以養蜂戶為主體的養蜂協會及不同形式的合作組織。采取“自愿組合、自主生產、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統一經營、互助合作”的原則。協會或合作組織負責收集和發布蜂產品市場信息,統一產品質量、統一產品包裝、協助產品銷售,組織會員(社員)學習先進技術,并協助安排放蜂場地和運輸工具、統一采購供應生產資料,取締弄虛作假、摻雜使假行為,協助解決法律糾紛等等。養蜂戶加入協會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場行情,推銷產品,學習先進技術,降低生產成本,增加收入,維護個人權利。
10 按質論價,提高質量檢驗技術
蜂蜜加工出口商應以誠信為本,對購進的蜂蜜按質論價;要配備專職人員,增添高級儀器設備,以便能對蜂蜜的各種質量指標,特別是抗生素及農藥殘留量快速提出化驗結果。
主要參考文獻
1.陳黎紅、王秀紅:我國蜂蜜出口受阻的嚴峻現實及目前的應對措施,中國養蜂,2002(1)27-28.
2.黃文誠:蜜蜂的衛生行為和抗病育種,蜜蜂雜志,2000(1)20-23.
3.黃文誠:美洲幼蟲腐臭病,蜜蜂雜志,2001(6)、(8)、(9)、(10)。
引自《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02(8)
1137下一篇:WTO與CAC食品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