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蜂蜜生產中存在的質量及安全問題
摘要:針對近些年來我國生產的蜂蜜屢屢出現的質量安全問題,從養蜂生產的環節分析其原因,提出一些解決方法,以促進我國養蜂生產的發展。
關鍵詞:蜂蜜;質量安全
據文獻記載人類采集和食用蜂蜜的歷史已有3000多年,蜂蜜以其營養保健和綠色安全的特點成為一種傳統的保健食品,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我國于20世紀初期,引進西方蜜蜂蜂種、活框蜂箱和新法養蜂技術;創建了我國的現代養蜂生產。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養蜂業得到國家的提倡和扶持,蜂蜜生產有了質的飛躍。據統計,我國現有蜂群700萬群,年產蜂蜜20萬t,蜜蜂飼養數和蜂蜜年產量居世界首位。
我國養蜂業經多年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使蜂產品走進千家萬戶,成為老百姓的日常消費品。改革開放以來,由于引導不力,加之無序競爭等多種原因,使得我國生產的蜂蜜出現多次重大質量問題和安全問題,使得蜂蜜本身具有的綠色安全的特點受到質疑。
2002年我國蜂蜜抗生素超標的問題又一次將我國蜂蜜生產的質量和安全問題成為關注的焦點。為此我國的養蜂業蒙受了巨大的打擊,養蜂生產倒退了10年。
為何改革開放20余年來,我國蜂蜜生產屢屢受到質量安全問題的困擾?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此僅就我國蜂蜜生產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作探討,希望能引起我國有關管理部門和廣大蜂產品生產者的重視。
1 管理困難,行業法律法規不完善
在蜂產品生產規范和生產標準方面,盡管國家相關管理部門出臺和發布了蜂蜜的國家標準,無公害食品——蜜蜂飼養管理準則,無公害食品——蜜蜂飼養獸藥使用準則等相關規定,但實施情況令人擔憂間。
另一方面,相關管理部門未能及時了解和掌握我國蜂蜜生產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提前加以引導和監督。從1999年1月1日起,歐盟貿易委員會對蜂蜜產品實施衛生監控計劃,要求出口蜂蜜到歐盟各成員國的第三國,都必須在此之前提交對蜂蜜中殘留物質進行監控的保證計劃,否則歐盟將禁止該國蜂蜜進口。但是這一信息未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沒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解決我國養蜂生產中濫用抗生素的問題。到2002年年初,歐盟調查組做出對華殘留監控體系的考察報告,于1月23日提交給中方,25日即做出暫停進口包括蜂蜜在內的中國動物源產品的決議。
2 生產中存在的影響蜂蜜質量安全的問題與對策
我國現代養蜂生產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以家庭為單位、師傅帶徒弟、追花奪蜜全年生產、自主營銷等),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養蜂業的發展。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這些特點已逐漸不適應我國養蜂業發展的要求,在一些方面已開始阻礙我國養蜂生產的進一步發展。
2.1 養蜂生產準入制度的建立
高素質的養蜂員是獲得高品質蜂蜜的前提條件。我國養蜂生產現存的以家庭為單位,師傅帶徒弟,自主營銷的生產模式,正受到現代經濟體系的挑戰間。在這樣的生產模式中,養蜂員的技術水平無法控制,養蜂知識和市場信息來源滯后,有時在一段時間內甚至是封閉的,很難適應現代市場的要求。為此,養蜂生產的準入制度,養蜂技術等級的評定標準及相關的激勵機制,在適當的條件下由適合的部門組織實施,將有利于我國養蜂生產的健康發展。
2.2 我國未來蜂蜜生產中應解決的幾個問題
(1)品質優良的蜂蜜來源于優質的蜜源,即未被污染的蜜源,場址的選擇十分重要。應離柏油道路、居民生活區、養殖場等污染源,至少達4 km 以上,避免蜜蜂在采集過程中將污染物帶回蜂巢中污染蜂蜜。這要求一些蜂農在生產中改變沿路放蜂、不注意蜂場環境選擇的生產習慣。
(2)優質蜂種,是獲得優質蜂蜜的保證。健康優良的蜂種,具有抗病、抗逆性強,采集力強,易維持強群等特點,可減少治療藥物的使用機會,并有助于獲得高產。因此,在養蜂生產中,獲得品質有保證的優質蜂種是必要的。但是,我國養蜂生產者在蜂種選購的途徑上并無太多的選擇,一是向別的蜂農購買種蜂,然后自己在蜂場培育繁殖新蜂王,蜂種品質得不到保證;二是向專業種蜂場購買,但價格太貴。為此,為蜂農建立有效的途徑獲取優質價廉的蜂種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3)生產成熟蜂蜜是我國一直強調、卻又無法解決的問題,關鍵在于蜂蜜的價格。政府引導、按質論價、有序競爭將有助于改善這一養蜂生產的老大難問題,從根本上解決蜂蜜的質量與安全問題。
(4)蜂蜜生產行業標準實施情況的監督是保障生產優質蜂蜜的重要環節。我國已發布一些有關蜂蜜生產的標準,但是在實際生產中,按照標準進行生產的少之又少,如何加強管理力度,仍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沒有有效的監督,蜂蜜生產的質量安全也就成為空話。
3 展望我國蜂蜜生產的未來
在我國養蜂生產發展的歷史上,每當蜂蜜生產的問題暴露時,雖然對當時養蜂業造成很大的破壞,但同時也會對養蜂業的發展起到刺激和推動作用。例如:20世紀80年代的蜂蜜中含有殺蟲脒事件和20世紀90年代的蜂蜜中重金屬超標事件,在當時都對我國的蜂蜜生產造成巨大的打擊。但是在政府和生產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不但克服了困難,而且還使我國的養蜂生產上了一個臺階。所以,在應對2002年以來的我國蜂蜜中抗生素殘留超標事件上,一方面我們應吸取經驗教訓,積極應對。另一方面,也應找出問題根源所在,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
作為世界第一養蜂大國,我們有責任和義務改變我國蜂蜜生產低質低價的形象,使我國的蜂蜜生產不僅在數量上第一,而且在質量上也能贏得消費者的口碑。為此,首先主管部門應根據我國養蜂業發展的情況制定相應的有利政策,提供信息服務,完善蜂蜜質量檢測監督機制,以加強我國蜂農的競爭力。其次應充分發揮行業協會與學會的作用,積極引導和協調蜂蜜生產、加工及銷售各環節,使之在蜂蜜質量安全問題上形成共識。最后還要為我國養蜂生產創造一個優質優價、有序公平的市場。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國養蜂生產被動挨打的局面,振興中國蜂蜜市場。
我國蜂蜜生產的品質提升任重道遠,但我們相信在政府的支持和廣大生產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的養蜂業將會成為真正的世界第一。
參考文獻(略)
引自《蜜蜂雜志》2006(7)
云南農業大學東方蜜蜂研究所 張炫 和紹禹
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