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前蘇聯)養蜂業
俄羅斯[(前蘇聯)(1922~1991)]是世界上主要養蜂國家之一,蜂群數量和蜂蜜產量均占世界第一位。
一、簡 史
俄羅斯(前蘇聯)養鮮業的發展大體經歷了采集野生蜂蜂蜜、樹穴蜂窩養蜂、圓木和編織蜂窩養蜂及框式蜂箱養蜂等不同發展階段。在史前,蜜蜂已從西南方遷飛到東部,直到烏拉爾山區。在原始森林中有許多中空的樹木、巖穴,有利于蜂群的生存和自然遷飛。
公元前1世紀,亞美尼亞的烏拉杜部落(Племя-Урарту)時期養蜂業曾獲得較大的發展,當地人已經用樹條編織并涂以粘土制作的蜂窩飼養蜜蜂。公元10世紀以后,在古代俄羅斯年鑒中有關養蜂業、林中蜂場、蜂蜜和蜂蠟的貿易,以及蜜酒釀造技術等方面的資料已有大量記載。11世紀初期,烏克蘭草原上出現了專業養蜂場。18世紀中期,養蜂方法有了很大的改進,以蜂箱養蜂代替蜂桶養蜂。最大的養蜂場集中在地主、貴族、僧侶們的手中。這一時期出現了專職養蜂者。最早研究養蜂業的科學家是俄羅斯科學院通訊院士П.И雷奇科夫(1712~1777)。他在1767年發表了(論養蜂)一文,是俄國較早的養蜂文獻。1818年出版了第 1本養蜂專業書籍《俄羅斯南方省份養蜂手冊》。俄羅斯著名養蜂家П.Й.普羅科波維奇在俄羅斯(前蘇聯)養蜂發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他在1814年發明了有活動框架的柜式蜂箱,1828年創辦了一所養蜂學校,為各地培養了600多名養蜂技術人員。
1786年在西伯利亞,19世紀初在秋明、庫茲涅茨克、克拉斯諾亞爾斯克,19世紀中期在外貝加爾,19世紀末期在中亞細亞、遠東、南烏蘇里江、外喀爾巴阡等地帶均發展了養蜂業。
1900年俄國約有32.8萬個蜂場,530萬群蜂,其中13%的蜂群用活框蜂箱飼養,1910年發展到33.9萬個蜂場, 631萬群蜂。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國內戰爭期間給養蜂業造成了巨大損失,在俄羅斯(前蘇聯)建國初期,只剩下320萬群蜂。1919年4月11日俄羅斯人民委員會發布了由列寧簽署的《關于保護養蜂業》的法令,對養蜂業的恢復起了很大的作用。不久,在圖拉省成立了俄羅斯(前蘇聯)第 1個國家養蜂試驗站,并在莫斯科出版了(養蜂事業)雜志。1925年成立了養蜂學會。各地國營蜂場逐步建立和發展,特別是在1929年成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國營蜂場-遠東國營養蜂場。1931年在全蘇列寧科學院領導下,在圖拉、莫斯科和列寧格勒的養蜂試驗站的基礎上,于圖拉組建了養蜂科學研究所。
30年代初期,由于實現了農業合作化,集體養蜂場迅速發展。1940年集體養蜂場和國營養蜂場超過了1000個。政府鼓勵農莊莊員和職工業余養蜂。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養蜂先進工作者運動,養蜂業發展迅速,到1941年初全蘇已有蜜蜂1060萬群,其中96%的蜂群用活框蜂箱飼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蜂群損失達50%。為使遭受破壞的養蜂業迅速恢復,1945年 2月26日俄羅斯(前蘇聯)人民委員會發布了(關于發展養蜂業的措施)。到1963年蜂群總數恢復到了衛國戰爭前的水平,自然條件較好的俄羅斯聯邦的蜂群數占全國總數的50%以上,烏克蘭占25%,哈薩克占4%,其余各加盟共和國也有發展。
生產與銷售 前俄羅斯(前蘇聯)是一個以平原、 低地和溫帶氣候為主的國家,蜜源植物的種類多、數量大。森林占國土面積的40%,僅西伯利亞就有5000萬公頃柳樹和樹莓, 200萬公頃椴樹,3000萬公頃牧草,在集約化程度較高的農業區還種植了大量的蕎麥、向日葵、棉花及豆科作物和牧草,為養蜂業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為鼓勵個人養蜂,政府除給予技術指導外,不限制飼養蜂群數量,蜂群可作為免稅的私人財產。為增加商品蜜的生產,本世紀70年代以來,在烏拉爾、西伯利亞、遠東、東哈薩克斯坦、阿爾泰邊疆區及吉爾吉斯等天然蜜源植物豐富的地區, 先后建立了150多個大規模的專業蜂場,每個國營蜂場擁有蜜蜂0.4萬~1.5萬群,專門從事蜂蜜和蜂蠟生產。
烏克蘭、摩爾達維亞、外高加索、中亞細亞及俄羅斯南部地區,氣候溫和,春季蜜源植物豐富,適宜于繁殖蜂群和培育蜂王,在這些地區建有50多個蜜蜂育種場。每年可以生產幾百萬只商品蜂王和50萬籠籠蜂。
各農業區普遍利用蜜蜂為農作物授粉,許多大型國營農場和集體農莊建立了養蜂隊。專業養蜂場還出租蜜蜂,為蕎麥、向日葵、芥菜、驢豆、瓜類、漿果、首蓿、車軸草和留種地植物授粉,蜂場管理者只收取有限數量的租金。列寧農業科學院的專家們估算,利用蜜蜂為農作物授粉,每年可以使農產品增加幾十億盧布的收入,比養蜂獲得蜂產品的直接收入多8~10倍。
60年代在俄羅斯(前蘇聯)遠東地區發現雅氏瓦螨,70年代傳到俄羅斯(前蘇聯)的歐洲部分,使蜂群損失25%;到80年代才找到較滿意的防治措施,控制了蜂螨的危害,蜂群數量有所回升。到1989年,蜂蜜總產量已達到24萬噸以上的水平,出口蜂蜜1.7萬噸左右。
二、科研、教育及組織
俄羅斯(前蘇聯)養蜂科學研究所是全蘇科研中心,領導喀山、烏克蘭、莫斯科、列寧格勒、圖拉、北高加索、烏拉爾和西伯利亞等地的養蜂試驗站。編輯出版《養蜂業》雜志。
全國有50多所養蜂專業技術學校。全蘇列寧農業科學院、巴什基爾農學院、季米里亞捷夫農學院、高爾基大學、喀山國立獸醫學院和養蜂研究所都分別招收養蜂專業的研究生。
全國有很多養蜂工作者的組織,這些組織經常聘請專家和有經驗的養蜂員為一般養蜂技術人員講課,以提高他們的業務技能。這些組織還幫助自己的成員尋找蜜源場地,幫他們購買蜂王、籠蜂和藥物,組織專門的畜牧師為各蜂場治療蜜蜂的病害。 (駱尚驊)
引自《中國農業百科全書·養蜂卷》(農業出版社,1993)
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