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養蜂工作者協會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BeekeePers Associations)
由世界各國的養蜂工作者協會聯合組成的國際性學術團體。簡稱國際養蜂聯合會(Apimondia)。宗旨是加強國際間養蜂科研工作的協作,交流養蜂技術經驗和生產情況,促進養蜂事業的發展。
19世紀中期,隨著科學養蜂事業的發展,歐美各國紛紛成立了養蜂工作者協會。19世紀末,比利時、法國、英國等國家的養蜂組織倡議,在布魯塞爾國際博覽會開幕期風召開一次國際養蜂會議,互相交流養蜂生產經驗和科研活動情況,以加強國際間的合作。1897年于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召開了第 1屆國際養蜂會議。參加會議的有英、法、荷、比、德等國家的養蜂工作者協會的代表團。以后,到1939年止,曾召開過12次國際養蜂會議。參加會議的代表擴大到22個國家的養蜂組織。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1949年 9月國際養蜂聯合會重新恢復活動,于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召開了第13 屆國際養蜂會議,除歐美國家的養蜂協會以外,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養蜂組織也派代表首次參加了這次會議。會議決定把這次會議的召開時間作為國際養蜂聯合會的正式成立日。歷次會議概況見表。
國際養蜂會議情況一覽表 | ||||||||||
屆次 |
年份 |
開會地址 |
國家 |
人數 |
屆次 |
年份 |
開會地址 |
國家 |
人數 | |
1 |
1897 |
比利時(布魯塞爾) |
636 |
17 |
1958 |
意大利(羅馬) |
35 |
700 | ||
2 |
1900 |
法國(巴黎) |
16 |
266 |
18 |
1961 |
西班牙(馬德里) |
24 |
800 | |
3 |
1902 |
荷蘭(圣·賀爾托根博斯) |
7 |
19 |
1963 |
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 |
33 |
1000 | ||
4 |
1910 |
比利時(布魯塞爾) |
60 |
20 |
1965 |
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 |
48 |
2000 | ||
5 |
1911 |
意大利(都靈) |
8 |
21 |
1967 |
美國(馬里蘭) |
91 |
1400 | ||
6 |
1922 |
法國(馬賽) |
9 |
118 |
22 |
1969 |
聯邦德國(慕尼黑) |
48 |
1441 | |
7 |
1924 |
加拿大(魁北克) |
900 |
23 |
1971 |
前蘇聯(莫斯科) |
45 |
2208 | ||
8 |
1928 |
意大利(都靈) |
10 |
223 |
24 |
1973 |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 |
48 |
1071 | |
9 |
1932 |
法國(巴黎) |
25 |
1975 |
法國(格勒諾布爾) |
55 |
1500 | |||
10 |
1935 |
比利時(布魯塞爾) |
23 |
95 |
26 |
1977 |
澳大利亞(阿德萊德) |
46 |
981 | |
11 |
1937 |
法國(巴黎) |
27 |
1979 |
希臘(雅典) |
55 |
2178 | |||
12 |
1939 |
瑞士(蘇黎世) |
22 |
280 |
28 |
1981 |
墨西哥(阿卡普爾科) |
55 |
1667 | |
13 |
1949 |
荷蘭(阿姆斯特丹) |
21 |
280 |
29 |
1983 |
匈牙利(布達佩斯) |
45 |
4000 | |
14 |
1951 |
英國(利明頓) |
21 |
308 |
30 |
1985 |
日本(名古屋) |
53 |
2129 | |
15 |
1954 |
丹麥(哥本哈根) |
21 |
500 |
31 |
1987 |
波蘭(華沙) |
5000 | ||
16 |
1956 |
奧地利(維也納) |
33 |
750 |
32 |
1989 |
巴西(里約熱內盧) |
35 |
1600 |
1966年 8月,國際養蜂聯合會開始用英、法、德、西、俄5種文字出版《養蜂動態》,報道會務等情況,并介紹養蜂技術經驗和科研成果。
國際養蜂聯合會秘書處設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羅馬尼亞養蜂工作者協會主席哈爾納日 V 教授在1965~1985年被選為國際養蜂聯合會主席。聯合會所屬的國際養蜂技術和經濟研究所(見圖)以及《養蜂動態》編輯出版部均設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從1961年開始,每兩年召開一次國際養蜂會議,同時舉辦養蜂博覽會,由各國廠商展出蜂具、蜂產品和出版物。此外,還分別召開一些專業的或地區性的養蜂學術討論會。
國際養蜂技術和經濟研究所
國際養蜂聯合會設榮譽委員會、執行委員會、檢查委員會和常設委員會。榮譽委員會由歷屆國際養蜂會議的執行主席和對養蜂業有重大貢獻的各國養蜂專家組成。執行委員會主持聯合會日常工作。1985年大會改選產生的新領導成員組成,主席是博爾內克 R(法國),副主席為比拉什 Г Д(蘇聯)和湯斯萊 C(英國),秘書長加納曼拉 S(意大利),還有4名委員和 6名終身委員(退職的前任主席和副主席)。常設委員會有養蜂經濟學、蜜蜂生物學、蜜蜂病理學、蜜源植物和蜜蜂授粉、養蜂技術和蜂具5個學組,另外還有一個獨立活動的蜜蜂醫療組。
國際養蜂聯合會的團體會員有(按英文字母順序):阿爾及利亞、安哥拉、阿根廷、澳大利亞、奧地利、孟加拉國、比利時、玻利維亞、巴西、保加利亞、加拿大、智利、哥倫比亞、剛果、中華人民共和國、哥斯達黎加、 古巴塞浦路斯、捷克斯洛伐克、丹麥、埃及、厄瓜多爾、 英國、埃塞俄比亞、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印 度、印度尼西亞、伊拉克、愛爾蘭、以色列、意大利、日本、肯尼亞、朝鮮、韓國、利比亞、盧森堡、馬達加斯加、 墨西哥、摩洛哥、荷蘭、新西蘭、挪威、巴拿馬、巴拉圭、秘魯、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盧旺達、蘇格蘭、南非、西班牙、瑞典、瑞土、坦桑尼亞、突尼斯、土耳其、美國、烏拉圭、前蘇聯、委內瑞拉、南斯拉夫、贊比亞、津巴布韋。 (黃文誠)
引自《中國農業百科全書·養蜂卷》(農業出版社,1993)
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