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農為什么不愿意生產高濃度
|OK蜜蜂網
養蜂十幾年了,可發覺我們的真產品越來越難賣!輿論宣傳越來越爛,我把一些真東西寫出來,讓大家參考參考!讓大家都來認識什么是真的蜂產品! 蜜蜂從開花植物中采回的叫花蜜,其含水量為40—60%,通過蜜蜂釀造二天后----合格品含水量為25%(39波美度),釀造3天后----優質品含水量20%以下(41波美度),5-6天形成巢蜜(43度即含水量18%以下,超市賣的蜂蜜濃度。實際上蜂蜜在37-38度可保持一年不變質,39度可保持二年不變質,40度可保持三年以上,43度可保持數千年不變質。) 現在我國蜂蜜的收購仍然采用80年代的收購方式即每提高1波美度加0。1元/公斤,有時略高于此。在油菜開花時期,蜜蜂可在3-4個小時把花蜜采滿。如果一個蜂場一天采集花蜜500斤,兩天就可采集花蜜1000斤,如果要生產39度的天然蜂蜜,由于花蜜已經裝滿,沒地方裝,兩天只能生產500—600斤。再如,在紫云英.洋槐等開花期,蜜蜂兩天就可采滿,可養蜂人為了增加產量,在第二天的下午就把蜜取出來了.優質不優價,產量差別那么大,還有誰去生產高濃度的蜂蜜---天然蜂蜜,由于有人收購低濃度蜜,高濃度的蜜就沒有人生產了。即使因天氣原因,養蜂人收取高濃度蜜因其可貯藏也是自己銷售或者喂給蜜蜂吃。 我國蜂蜜的收購一般由中間商----收購部門,收購部門收購后進廠加工濃縮后(即濃縮蜜)再投放市場《其濃度似巢蜜的濃度(43波美度),但真正巢蜜市場價格40-50元/斤,低濃度蜂蜜在濃縮加工前的保存過程中由于放置時間較長,常因發酵變質,而使羥甲基糠醛.丙三醇等含量增加,導致出口蜂蜜的質量事件時有發生,對我國出口蜂蜜的國際聲譽帶來惡劣的影響。》。一個縣區都只有2—3個中間商,因此蜂蜜的收購基本給他們和收購部門壟斷了,誰都不愿把利潤讓給蜂農!蜂農呢,你價低,我就生產花蜜,以等級低的蜂蜜充當等級高的蜂蜜,在高濃度的蜂蜜中摻水,低濃度的蜂蜜中摻白糖,更有甚者直接做假蜜。收購部門呢,收購去的花蜜中100斤花蜜含水25-60斤要變成100斤含水18斤左右的濃縮蜜,多余的水分那去?哪個加工廠愿意把水排出去?那只能添加東西如白糖.果糖.淀粉糖.增稠劑等添加劑。現在我們在市場上看到的大部分都是濃縮蜜,只有極少數部分是純自然蜂蜜。 因此蜂蜜的質量在于源頭---養蜂者!在于價格!也在于養蜂者的素質! 市場蜂蜜價格虛高 老百姓為誰買單 前天逛了一下超市,發現許多的蜂蜜的價格都在20-26元/斤,且大多數是濃縮蜜。實際上今年除洋槐蜜的收購價達到8元/斤左右,其它的許多的蜂蜜的收購價都在3—4元/斤左右。我國蜂農生產的蜂蜜的濃度一般在35-40度左右即100斤蜜中含水40-23斤,市場上賣的濃縮蜜的濃度一般為43度即100斤蜜中含水18斤左右。如果按新規定生產濃縮蜜其工業成本應在5元/斤左右《洋槐除外》,在加上包裝.運費.稅收等其工業成本應在7-8元/斤左右。 蜂蜜價格虛高,會帶來兩種后果,一老百姓消費的會減少 這會使原本不景氣的養蜂業雪上加霜 二摻假會更多,特別是當蜂蜜與白糖的價格相差越大,摻假就越多 100斤白糖加30斤左右的水即可達到市場上賣的蜂蜜的濃度,白糖.水都可賺錢。當蜂蜜與白糖的價格相差越大,一些素質較差的養蜂者就會摻假;因為利潤空間較大,基本是暴利,社會上作假如摻果糖.淀粉糖的就會更多! 雖然國家今年出臺新政策, 但我國蜂蜜的流通一般是蜂農---中間商---廠家(或公司)----商店或超市---消費者。廠家(或公司)它們只是把中間商收購上來的低度蜂蜜進行濃縮后在投放到市場。國家只治理產品的終端,而蜂產品的質量源頭--蜂農卻沒有涉及! 今年全國主要蜂產品養殖欠收和國家的打假,使今年的蜂蜜價格直升,蜂農的收入比以往也有所上升。但養蜂每年冬天.早春要喂數噸的砂糖,蜂農們面對的是長勢兇猛的糖價,更面臨蜂蜜收購商們的壓價盤剝。蜂農并沒有從中受多大益。利潤一大半都被蜂蜜收購商和倒賣者賺取了, 除了高價糖成本,加上上漲運輸費,再賣不上好價錢,蜂農辛辛苦苦勞動與他們收獲的相差仍然是太多太多.養蜂人靠善變天氣吃飯,收成不可預測又加重了風險,常年在野外住宿和負荷勞作更加重了身體的損害。最近兩年,我國的蜜蜂養殖以10—20%的速度在減少,人們應該思考一下,養蜂人都收獲了什么,又失去了些什么?
上一篇:蜂產品的雙向生理作用
下一篇:南美洲蜂蜜產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