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緩解轉地蜂場勞動力緊張狀況
|OK蜜蜂網
轉地蜂場追花奪蜜,勞動強度大,生產季節性強,蜂場飼養120群以上蜂場必定要招用民工,追求最大經濟效益。據調查浙江省縉云縣80家轉地蜂場在2006~2008年有42.50~58.75%蜂場招用民工。近年轉地蜂場普遍出現招工難,有的蜂場只好叫剛畢業的兒子出陣,有的無可奈何干脆少養幾箱蜂,再是,有的民工怕蜂蜇,頭天來,第二天就跑掉了。這里既有外因,更有內因。 據調查,浙江省縉云縣轉地蜂場由于本地勞動力緊張,都到永康市勞務市場去招工,招用民工主要在我國中西部地區,尤其以貴州最多,2006~2010年占招工總人數31.37~39.71%,其次是湖南,再是江西。近年隨著中西部大開發,經濟發展快,中西部地區外出打工人數逐年減少,我國東南沿海地區,中小企業普遍出現招工難,這自然波及轉地蜂場。再是中西部地區生活水平提高,外出打工者追求工資待遇自然水漲船高。外出民工如果在外地打工工資不高于本地30%以上,他就沒有必要背井離鄉。據80家轉地蜂場招用民工調查結果,2010年招工第一年首次養蜂的民工平均工資為1275元/月,比2006年增長115.37%。所以蜂場要破解招工難,首要措施是與時俱進,提高工資待遇,參照當地勞務市場工資適當加高,民工才會到蜂場養蜂。這里產生收入與支出矛盾,工資支出多,必然要增加生產成本;但是場長必須意識到,民工對蜂場的貢獻要遠遠高于工資支出,沒有民工的奉獻,要想提高蜂場單產純收入及全場盈余,在目前生產條件下很難做到。據筆者2004~2009年調查,3~4人蜂場(雇工蜂場)群均盈余及人均盈余都要高于2人(夫妻、父子、兄弟)蜂場。如我地施氏蜂場2008~2010年飼養西方蜜蜂210~215群,夫妻2人每年招工2~3人,每年蜂場盈余分別達到16.1350萬元、11.4585萬元、21.0927萬元。如果不招民工,單靠夫妻2人不可想象。總之不管是算總帳還是算細帳,蜂場規模擴大招用民工利遠遠大于弊。 場長為了發展生產,增加收入,寧愿支付工資高一點,喜歡熟練工。據筆者2010年80家轉地蜂場調查,養蜂2~5年以上民工月工資分別為1343元、1506元、1667元、1991元,分別比頭年養蜂民工工資增長5.33%、18.12%、30.75%、56.62%。這是因為養蜂是技術工種,頭年養蜂民工主要是干體力活,并學習蜂王漿生產、蜂群管理技術。轉地蜂場蜂王漿收入占30%,熟練工能參與移蟲及蜂群精細管理,貢獻大,場長自然喜歡。蜂場要能留住熟練工除了逐年加工資外,關鍵要善待民工,視民工為親人,從工作、生活多方呵護,創建和諧蜂場,才能留住熟練工,創造更大價值。人是有感情的,民工背井離鄉更需要場長及家屬的關照。我地居民不大喜辣,但西南各省居民沒有辣椒吃不下飯,給西部民工買辣醬常備,民工會有居家感覺;給民工住宿的帳篷、被褥要通風蔗陽、防雨、干凈舒適;民工身體有不適,應勸其到當地醫院及時檢查治療,場長并要付費;蜂場都處于野外,有條件應購太陽能,民工在晚上及下雨天,在帳篷里看看電視,聽聽新聞,解決文化生活枯燥困難。我地民工大多在9月份返回老家,場長在付清工資后,適當送蜂蜜、蜂王漿給民工當禮品回家孝敬父母。筆者經常到野外蜂場看到,蜂場收入提高有摩托車購菜方便,蜂場伙食有葷有素,并有啤酒,伙食水平不亞于當地水平。民工因工作生疏,做不對地方,場長要善于誘導,不要咆哮如雷。同時,場長要教育民工,學好養蜂技術,現在既能賺錢,以后也可自己養蜂,增加收入,調動民工積極性。據筆者調查,2年以上養蜂熟練工逐年增加,這是場長的福氣。作為民工既要遵守蜂場規則,又能自覺自愿盡力做好養蜂工作,這就是蜂場場長的用人藝術。 當然,有少數蜂場民工留不住,原因多方面。有的場長儼然自己是老板,民工是給自己打工,動不動亂訓人,搞得民工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人心惶惶,不可終日;有的同樣招工,工資待遇差距太大,引起民工不滿,場長不及時調整,民工負氣離開;有的場長實要太小氣,民工看不慣;有的隨意換民工,如走馬燈……。如此結果是民工中途離走,生產大忙季節場長、家屬手忙腳亂,損失最大自然是場長,做了件搬起石頭砸自己腳蠢事。 在蜂場多年招用民工過程,也發生個別民工不良行為。如有民工乘場長外出賣菜,偷走箱里貯存4000元返家。筆者后來問場長是否記錄民工身份證號碼,場長回答沒有。2007年5月初,在河南長垣發生一起民工綁架場長夫婦倆人索錢刑事案件,幸好場長頭天將3萬元蜂蜜現金匯回老家。匪徒無可奈何用膠帶封口,將繩子把夫妻倆人捆在床上,搶了攀托車、蜂王漿遠走高飛。后來場長報警,當地派出所警察查驗身份證號碼,倆人全是假的。經一事、長一智,場長在招民工時,一定要到公安部門查驗身份證真偽并記錄身份證號碼。 筆者自1962年春天開始在農牧場、藥物場養蜂,工作在蜂場一線20年,既做過學徙跟師傅學習,也做過師傅帶徒弟多人,所以善待民工有親身體會。中央提出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來解決社會問題,非常正確。在當前解決招工難題,除了蜂場增加工資,善待民工外,更要蜂協、蜂農專業合作社加強教育蜂農要換位思考,捫心自問,善待民工,化解矛盾,和諧辦蜂場,最大受益者是蜂農自己。今年4月21日,在江蘇南通油菜場地,我社成員蜂場發生一起倆民工斗毆事件,雙雙頭破血流,住院治療。場長報警后,當地派出所叫場長先墊付醫藥費,待出院后再處理。當時正值生產繁忙季節,夫妻倆人又搖蜜又取漿移蟲,幸好大家幫忙。23日,筆者到現場與場長商量:“打工不容易,我們要姿態高一點,醫藥費寧愿我們出;另外再添置一張床,倆民工不睡一起可減少麻煩。再是倆民工出院后一定要在當地派出所寫下保證書,保證以后倆人不打架。如果再發生打架事件,這筆醫藥費要他們自己承擔”。該蜂場飼養160群蜂,一民工出院后,不管頭傷,積極抬蜜過磅,裝蜜上車。另一民工后來盡管返家,但留下民工不消極工作,蜂場生產正常,得益者自然是場長。
浙江縉云縣蜂業技術協會 胡元強
上一篇:真假蜂蜜大抽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