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蜂農放棄養蜂 養蜂業后繼無人,假蜂蜜太多擾亂市場惹的禍
如圖:蜂農養蜂人春季在油菜花蜜源地放蜂生產蜂蜜,野外住帳篷養蜂場的蜂箱就擺在旁邊,臨時搭建的展臺出售生產的蜂蜜,從這張圖片就可以看到養蜂人是很辛苦的,長年在外轉運蜂場奔波多個省市追花采蜜,在野外住宿條件很差生活也很不方便,加上現在假蜂蜜多價格很低導致真蜂蜜也賣不了好價錢,很多年輕人都不會選擇這個又辛苦又不賺錢的養蜂行業
既沒有種植業的水土之爭,也沒有養殖業的飼料煩憂,一直以來被譽為最健康產業之一的養蜂蜂蜜產業,僅利用自然界中的百花資源就可制造產品。這樣一種投資少、見效快的產業,本應成為農民增收的著力點,但眼下大多數蜂農卻陷入養與不養的“糾結”中。養蜂業多以家族繼承式發展為主,近年來蜂農年齡逐漸呈現出老齡化趨勢,大量老一代蜂農紛紛放棄老本行,同時大多數養蜂家庭中的年輕人都不再愿把養蜂作為自己的事業,而選擇另謀他路,養蜂業出現后繼無人的尷尬局面,原因到底何在?
養蜂業后繼無人,禍起蜂蜜造假嚴重,假蜂蜜不僅價格低而且導致消費者害怕買到假蜂蜜而不敢買蜂蜜
帶著這個問題,記者走訪了江蘇、山東一代的蜂農。據了解,濟南大型蜂蜜加工企業之前的蜜源多數集中在南部山區,但現在南部山區都被農民種上了果樹,作為蜜源植物的槐花、棗花和荊條等越來越少;如今,蜂蜜加工企業只能帶著蜂箱轉戰幾十公里外,到周邊地區去采蜜,而大多數不成規模的散戶只能聽天由命。
而造成蜂農流失的主要原因,乃是不法商家低價惡性競爭,只能是壓低成本摻假造假,致使蜂蜜價格不斷走低,甚至出現了蜂蜜價格幾十年如一日的怪現象,假蜜長期充斥市場,嚴重擾亂市場秩序。加工企業不斷壓低采購成本,這樣一來,出產優質蜂蜜的蜂農就無法保證正常的經濟收益,有些人甚至連生計都難以維持。低價競爭使產品質量越來越差,蜂產品行業進入一個低質低價惡性競爭的怪圈,許多蜂農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下逼不得已放棄本行選擇轉行。
蜂蜜產業畸形發展,打假刻不容緩,假蜂蜜充斥市場
據2011年調查統計,我國一線養蜂從業人員的平均年齡已上升到48.7歲,其中50歲以上人員近一半,30歲以下的養蜂人員不足5%。而養蜂行業的當前現狀可能比2011年的調查更為嚴重,養蜂行業即將陷入“后繼無人”的窘境。
如圖:蜜蜂采集花蜜圖片,旁邊的一瓶蜂蜜是生產的洋槐蜜,這個圖片中的蜜蜂也是采集洋槐花蜜,洋槐花蜜一般顏色較淺
原中國蜂產品協會副會長駱尚驊曾指出,目前市場上存在很大比例的摻假蜂蜜,長期食用不僅對健康無益,反而會造成肥胖、骨質疏松,甚至肝腎功能下降、記憶力減退等身體危害。蜂蜜屬于健康食品,購買時切不可貪便宜,市場價格每斤20元以下的蜂蜜,尤其是像洋槐蜜等成本較高的蜂蜜,是真蜜的可能性基本為零。
蜂產品的摻假問題不僅波及養蜂人的生計,導致蜂蜜行業信譽持續下降,更是大大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欺騙消費者的感情。不公平競爭使國內蜂蜜市場不斷萎縮,行業打假勢在必行。呼吁盡快完善行業相關標準及法規,加強市場監管力度,讓蜂農安居樂業,讓蜂蜜行業早日走上可持續發展的健康之路,也讓消費者早日喝上安心、放心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