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蜂蜜產業出口發展戰略保障我國蜂業健康持續發展
我國是世界蜂蜜生產和出口大國,蜂蜜年出口量占世界蜂蜜年出口總量的20%左右,多年居世界首位,出口遍布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銷日本、美國和歐盟,年創匯l億美元左右。在因氯霉素殘留問題遭遇歐盟禁運兩年之后,在商務部、國家質檢總局、農業部以及各地各級政府、行業組織、科研院所和蜂農、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我國蜂蜜于2005年1月19日實質性恢復對歐盟出口。由四川南寶蜂產品有限公司出口的60t蜂蜜順利通過歐盟成員國西班牙畢爾巴鄂港口的進口檢驗,我國蜂蜜由此撥開了長達兩年多的歐盟禁運陰貍,以“健康、無藥殘”的嶄新面貌重返歐盟市場。我國動物源產品官方殘留監控體系、企業產品質量溯源體系的健全、完善有望得到世界范圍的認同,這對進一步擴大我國蜂蜜出口、解決“三農”問題意義重大。
在看到這一成績的同時,我們更應正視我國蜂蜜出口現存的問題,并積極研究對策,從而保證我國蜂蜜出口之路走得越來越順暢,我國蜂業得以健康可持續發展。
1 我國蜂蜜出口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在各有關部門和全體蜂業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國蜂業前進中求發展,各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進步。在2002—2004年暫時失去歐盟市場、其他市場發生連鎖反應的嚴峻出口形勢下,我國蜂蜜生產出口業界“窮則思變”,在各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推動下,從源頭抓起,從每個企業自身做起,生產、出口行業整改工作全面展開,并取得一定成效。企業質量監控體系和溯源體系得以建立和完善,氯霉素殘留問題得到解決,在兩次歐盟來華檢查中均獲得外方好評。與此同時,在養蜂過程中盡可能避免使用含抗生素的蜂藥,按照國際慣例收取成熟蜜已成為出口企業備案蜂農蜂蜜生產的發展方向,行業整體質量衛生安全管理意識和水平大幅提高,出口蜂蜜品質得到全面改善。在嚴峻形勢下,出口仍取得不俗成績。據我海關統計,2004年出口蜂蜜8.1萬t,創匯8901萬美元,已基本達到正常出口年份水平。
然而,以科學的發展觀,從長遠、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我國蜂蜜產業的發展,一些現存和潛在問題仍亟待盡快解決。與其他養蜂園、地區和其他農產品行業相比,我國蜂蜜生產出口行業仍存在以下突出問題。
1.1 中國蜂蜜出口面臨“四面楚歌”,傳統生產方式已成為產業提升發展的嚴重制約因素
出于自身利益考慮,長期以來,歐洲的一些養蜂國蜂農組織就對我國的蜂蜜生產方式、加工過程抱有強烈的“好奇”心,并在本國、地區就中園蜂蜜的不成熟采集和濃縮加工過程大肆宣傳。中國蜂業對此一直保持的沉默更使得上述說法成為公開的“秘密”。因抗生素殘留陰影尚存和不成熟蜜生產問題,德國超市2005年訂單中已明確要求不得攙有中國蜂蜜。盡管歐盟市場重新開放,但針對我蜂蜜成熟度的各項指標己開始出臺,‘陜復正常出口并非易事。
近年來,我國蜂蜜最大的進口國日本也開始明確對我提出全面采購自然成熟蜜要求。去年,中國蜂蜜不幸被專攻社會問題新聞點的日本記者嗅到,一部揭示中國養蜂現狀的題為“蜜蜂在哭泣”的書籍在日出版,并在日本業內和消費者層面引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盡管全日本蜂蜜協同組合、全國蜂蜜公正取引協議會等行業組織出面做了解釋,但這層窗戶紙無疑已被捅破。據日本“岐阜新聞”2005年1月21日報道,為提高從中國進口的蜂蜜品質,日本某蜂蜜用戶投資2000萬日元,準備與中國當地的蜂農直接簽約,建立養蜂場,購入2000箱蜂,播下可產出高品質蜂蜜的紫云英種子,讓簽訂合同的40名蜂農來采集。據了解,近年來,日本已有多家用戶間接在我國境內建立蜂場,進行技術指導,按市場要求進行生產,蜂蜜供應日本市場。
筆者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一直奮力疾呼,推動變革我國傳統養蜂方式,并力所能及地對外進行正面宣傳,但由于國內缺乏協同作戰,措施不力,收效甚微。不爭的事實是,在信息化、國際化的潮流下,我國蜂蜜的先天不足遲早會昭示于天下,被國外消費者放棄選擇的同時,國內市場終端消費也將不保,這是我們所有蜂業同仁都不愿看到的現實。
1.2 整體產業化、組織化程度較低,生產和市場脫節
目前,我國蜂蜜生產和市場脫節現象較為突出,基地產業化生產未成氣候;加工廠、出口企業眾多,但經營規模普遍較小;中間環節多,行業總體實力不強,真正能起到帶動大批蜂農致富、提升產業水平作用的龍頭企業不多。2004年質檢部門對全國各地53家工廠的檢查結果顯示,多數加工廠、出口企業與蜂農、養蜂聯合體和基地尚未形成緊密型的利益共同體機制,對源頭管理的必要性認識不足,仍過分依賴以檢驗設備控制質量。
1.3 產品質量不穩定,總體競爭力不強
我國蜂蜜因生產方式等原因先天不足,內、外銷的品質要求不一、標準不一為攙雜使假和劣質蜜、假蜜創造了生存空間,使得我蜂蜜屢屢成為國外市場進口安全標準提高的直接犧牲品。20世紀80年代,因殺蟲瞇超標,我國蜂蜜幾乎全面退出德國市場;2002年1月底,歐盟以我國蝦仁氯霉素殘留超標為由,對包括蜂蜜在內的100多種中國產動物源產品實施進口禁令,并引發日本、加拿大、沙特、捷克等國家和我國香港地區的連鎖反應,使蜂蜜出口舉步維艱。
1.4 產業立法、安全法律法規體系、質量安全標準體系、監督檢測檢驗體系、生產技術推廣體系和市場信息體系不健全
此外,一些蜂蜜生產、出口企業超前質量意識和市場開拓、長遠經營意識不強,仍存在短視、僥幸和投機行為,利潤最大化目標和蜂農利益、養蜂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沒有形成有機的結合,普遍經濟效益較差。
這些問題從根本上抑制了我國蜂蜜產品優勢的發揮、市場競爭力的提高和產業整體水平的提升。
2 建議及對策
發展蜂蜜產業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養蜂業作為一項保護自然資源、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農業生產綜合效益、提供人類優質保健產品的綠色產業,已得到國內外的普遍公認,蜂蜜出口對農作物授粉和農民致富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對于增加農民收入、帶動農村就業、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我國農產品競爭力意義重大。因此,做好蜂蜜出口工作就是對“三農”工作的有效支持,應將促進蜂蜜出口提高到事關“三農”問題的解決的高度予以重視。右鑒于此,對蜂蜜出口提出以下建議:
2.1 加快我國蜂蜜生產產業化、組織化進程,提高蜂蜜生產、出口整體實力
要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只有通過培育、扶持蜂蜜出口龍頭企業和加強蜂蜜出口基地建設,發揮行業組織連接生產和市場的紐帶作用,在各級行業組織的有效服務和帶動下,推行“出口企業+行業組織+蜂農、養蜂聯合體和基地”模式,有效整合我國蜂蜜出口力量,積極發展產供銷一體化經營,形成生產、加工、銷售有機結合和相互促進的機制,推進我國蜂業向專業化、集約化、規范化、市場化、國際化轉變,克服目前生產、出口企業規模小、分散的局限性,提高我國蜂蜜生產和出口的整體實力。
2.2 集中發展特色、優勢產品出口
鼓勵成熟蜜生產;重點開拓洋槐、紫云英、橡樹等單花種蜜出口;進一步促進零售小包裝蜂蜜和有機蜜出口。
2.3 實施以質取勝戰略,推動行業誠信經營
強化蜂蜜生產、出[]質量安全管理,改變長期以來形成的我國蜂蜜生產方式以及生產、收購體系不健全,出口以量取勝、以散裝為主、攙雜使假等短期經營行為嚴重等狀況,全面提升出口蜂蜜質量,逐步培養和樹立“中國蜂蜜”產品形象和出口行業、企業的誠信度。
2.4 重點市場開拓和市場多元化戰略并重
為抵御市場風險,我蜂蜜出口應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改變高度依賴日本市場的局面,在鞏固、開發傳統市場的同時,努力開拓其他市場。
2.5 實施國內、外市場一體化戰略
目前,我國蜂蜜內外銷數量各約占產量的一半。隨著國民消費水準的提高,國內市場需求潛力巨大。為解決內外銷蜂蜜生產、收購、銷售標準不一、品質差距大的現狀,應逐步縮小差距,以出口帶動內銷產品質量的提高,真正保障國民食品安全,使國內外市場蜂蜜質量共同提高,從而從根本上保證出口產品質量。
2.6 繼續發揮政府、行業、企業聯手互動機制作用
政府應進一步積極采取措施支持蜂蜜出口。建立健全我國蜂業安全法律法規體系,促進蜂蜜質量安全管理的法制化。同時,應完善蜂蜜出口促進政策,設立促進蜂蜜出口專項資金,對企業通過相關行業組織認定、評估后提出的獲得國際認證、建立蜂蜜生產基地等產品溯源體系等提供資金支持;鼓勵企業開拓新興市場、擴大出口,對組織企業開拓、擴大蜂蜜出口活動給予資金支持;針對蜂蜜出口風險高、出口企業抗風險能力弱等特點,推廣和完善農產品出口政策性信用保險制度,為蜂蜜出口服務,降低蜂蜜出口的風險;繼續在出口退稅等方面給以優先安排。
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