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WTO我國花粉業面對的機遇和挑戰
進入WTO,我國花粉業將出現有喜有憂的局面,也就是說,WTO給我們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喜憂各占多少比例,這取決于我們怎樣把握,取決于我國企業家的戰略思想和經營手段。我國進入WTO后,國門已經敞開,外國人要進人中國市場已經成了既定事實,我們沒有別的選擇,只有在WTO的規則下,來面對外國人、外國公司對我們帶來的挑戰。其實,事物總有兩面性,WTO 不只是帶來挑戰,同時也將給我國的花粉業帶來機遇,如果不充分認識這一點,我們必將陷入困境。
1、進入WTO是歷史的必然,改變經營理念是當務之急
我國為什么要進入WTO?這是歷史發展的結果,是我國經濟發屈的需要。經過近明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飛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使得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為之驚嘆。同時,由于我國與世界各國的貿易額已經達到了相當大數額,其中最主要是和美國、日本、歐盟等發生的貿易量很大,并且目前已經成為世界第四大貿易大國,僅排在美國、歐盟和日本之后,在對外貿易中加入WTO對我國外貿已經成為當務之急。因為當世界經濟的主流是全球經濟一體化,進入WTO的一個歷史背景實質上是全球經濟一體化,中國不可能脫離世界經濟而獨自發展。
世界經濟一體化包含三個層次。第一層是國際商務活動,比如說進出口、技術轉讓和國際投資等等。全球經濟一體化不僅體現在國際商務的量和國際商務占全球經濟的份額上,而且還體現在它在人們經濟生活中所占的地位和重要性。第二層是商務活動的組織方式。國際商務活動很早就已經產生,如中國的絲綢之路,我們所說的是它的組織方式的變化。原來國際商務一般是外貿投資企業生產以后調劑余缺互通有無的工作。而現在,生產不僅存在于企業與企業之間或國與國之間,而且大量地存在于跨國公司的內部。第三層是國際商業組織有很多游戲規則。國際商務活動中存在的很多矛盾歸根到底實際上就是世界經濟與一個民族國家經濟之間的矛盾。現在許多行業都是全球行業,需要全球許多地區的企業合作,但對某一個企業來講,它的管理仍是民族管理,受到國家的政策的控制和制約。由于全球經濟利益目標不一致,產生了許多矛盾。WTO就是按照全球經濟協商各國政府,協調全球經濟活動。
國際商務活動的變化是巨大的。從國際商務活動的規模來看,現在全世界產出的20%在出口,全世界的產出中有25%由跨國公司出口,全世界1/3經濟活動為國際商務活動,外匯交易量每天達到1000億美元。而英國一年的國民生產總值僅為96000億美元,所以一個國家想和世界市場對抗是不可能的。
另外從國際商務活動深度來看,世界貿易不但已從成品貿易發展到半成品貿易,從不同行業之間進行貿易演變到同行業內部貿易,而且外貿觀念從原先的進出口產品轉變到進出口服務上。對于花粉業來說,外國公司可能是我們的競爭對手,也可能是我們的貿易合作伙伴。
國際商務話動的變化還體現在發屁速度上。過去四五年里,世界經濟的產出增長率大概是3%,外貿的增長速度大概是5%,高于產出增長速度兩個百分點。有經濟學家估計,到2020年,世界經濟中的50%將歸入國際貿易。
全球經濟一體化不但表現在它的量和比重上,而且更重要的是對我們每個企業來說更有影響的是它的組織的變化。如果我們將跨國公司作為一個實體來看的話,世界上80%的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低于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比如波蘭的國民生產總值為1000億美元,而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為10000億美元。從企業的國外資產來看,企業國外資產的比重越來越大。美國的城市銀行51%的資產在國外,吉利刀片有歷%在國外,世界跨國公司一百強平均41%的資產在國外。從全球產銷活動來看,美國的出口省助%由跨國公司經營,中國有40%。
進入WTO后,中國的民族企業將如何參與競爭?中國的花粉業將如何應對?過去我們對國有企業或某些企業的保護將顯得無能為力。先看看中國經濟從改革開放以來對世界經濟的依存度的變化。1978年中國進出口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0.9%,1988年上升到26%,2000年達37%,今年則更高。中國國際貿易占國民生產總值已經超過1/3。在這種形勢下,花粉業必然要從國際貿易中尋求發展。
有些人認為只要產品新、戰略奇、企業規模大,公司的競爭力就會比較強,這種觀點并不完全正確。有很多公司沒有什么創意,但也;直有很好的業績。比如麥當勞和肯德基,這么多年了,他們的產品變化也不大,同時他們還強調在全世界各個地方顧客都能享受到同樣的服務。一個公司能夠有新產品新創意當然好,但是也要考慮這個新產品能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要,而且開發新產品往往需要較高的成本和投入。新產品可以在剛進入市場時獲得較大利潤,得很快就會有跟隨者跟進,這時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公司將很難支持下去。戰略奇當然好,但如果不注意對產品和服務的管理,顧客對產品和服務不滿意,公司的競爭力也不會很強。至于規模大,這就要看是在什么行業,有的行業需要規模經濟,但有的就不需要,比如某些高級化妝品,如果規模上去了,也就不成為商級而自動降為中級或大眾化妝品了。
進入WTO后,我國企業應該重視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理念。麥當勞和肯德基為什么能夠經久不衰?他們有一套先進的管理思想,他們對所有的細節都做了明確的規定,保證了顧客在任仍時候都可以享受到同樣的服務。他們的先進的管理思想之一就是制度化,所有的東西都有章可循,對普通員工和總裁都有一套制約措施。一個車工出現一次失誤,是一個產品的報,廢,一個總裁的一次失誤,很有可能就是一個企業的毀滅。企業之間或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所以必須要建立一個人才機制,把人才吸引過來,使人才穩定下來,讓人才充分發揮才能。人才隊伍的結構也要科學化合理化。如何建立一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現代管理模式,在進入WTO的今天,是我們大多數企業的當務之急。
2、國內外花粉產品的優缺點
進入WTO后,最顯著的特點是國門已經打開了,國內外的各種產品可以較以前自由得多地進出我國海關,過去對民族工業的一些保護減少了甚至消失了。中國是世界入口最多的國家,從某種角度來說,中國是世界員大的潛在市場。有很多外國人是這樣想的,中國有13億人口,如果從每個中國人身上感到1元錢,那就是13個億。當然很多外國人并不了解中國國情。各國的企業在近期都在紛紛搶占中國市場,外國企業良莠難分,并非都是優秀企業,進人中國的產品更是優劣皆有。對于花粉來說,國外的有些產品是很有市場競爭力的。例如美國的一些花粉產品,加工工藝先進,包裝精美,再加上已具有成熟的營銷手段,肯定會占有一部分中國市場。但也有一些外國企業,其產品并不很先進,改革開放20多年了,我國消費者也具有了一定的商品鑒別能力,其命運將逃不出被淘汰的結局。
1993年國際養蜂大會暨蜂產品博覽會在中國北京召開,各國的花粉產品都紛紛出來亮相。1997年我國進一步改革開放,外國花粉產品進入我國商場也逐漸增多。2000年已經有很多美歐的公司看好中國市場,并派代表參加了在甘肅天水召開的全國花粉學術研討會。過去外國公司對中國的相對封閉的市場和對民族工業的保護是不滿意的,現在我們的門已經敞開。總的來說,對于花粉市場,外國產品在我國已經占據的份額雖然很小,但外國人對此早已有所打算。
我國是世界第一養蜂大國,蜂群數達750萬箱。蜂花粉原料種類員豐富,作為工業原料的鮮花粉生產成本也較低。怎樣把這些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擴大在世界上的競爭力,是科研機構和企業共同奮斗的目標。
中國花粉產品的另一大優勢是中國博大深厚的文化背景,因為花粉作為保健品和藥品,雖然必須要現代科學技術的直接主導,但中華文明的遺產和中華醫學的支撐背景,特使中國的花粉產品獨具魅力。花粉源于各種植物,各種植物是中藥的根源,花粉與中醫的緊密結合以及現代科學技術的結合,必將產生具有市場競爭力并造福人類的花粉產品。我們應該加強花粉與傳統中醫的結合,利用我們的這一優勢。
但是,現在出現的一些問題的確令人擔憂。2002年1月30日,歐盟委員會以氯霉素超標為由,發出中止進口部分中國產動物源產品的指令,2002年2月,歐盟又提出比以往更苛刻的抗生素殘團員限量,氯霉素殘因。量從10ppb,改為0.1PPb,鏈霉素殘留量由50ppb改為20ppb。類似這樣的問題,涉及到歐盟的技術壁壘,也涉及我們自己要改善生產方式。制定和推廣無公害花粉產品已成為迫在眉睫的任務。所以我們要加強精品意識,切實提高我國花粉產品的質量。首先,向科技進步要質量。要大力實施科技興業的戰略,把提高花粉產品的科技含量作為重中之重,力求通過改善花粉產品的內在品質,從更高標準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的各種需求。一是要加強科技體系,把研究、開發、生產有機地結合起來。二是加強花粉產品的采收、包裝、貯藏、運輸和加工技術研究和開發。三是要在花粉源頭上下功夫,從植物和環境開始對農藥、重金屬進行質量制,從蜂群飼養模式開始控制抗生素殘留。優化生態環境對改善我國花粉品質是很重要的。
3、國內外經營模式的伏缺點
國外的行業組織已經是成人,而國內真正的行業組織僅是未出生的胎兒或剛出生的嬰兒。總體來講,我國的經濟是從過去的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我們現在或多或少地不可避免地帶有很多計劃經濟的殘余。進入WTO,大多數的情形下是我們改變和調整自己去適應市場經濟和WTO的規則,而不是別人來適應我們。所以,我國各級政府對過去的很多法律文件和行政條例都作了很多修改。政府將不再以運動員的身分進入市場,而是以裁判員的方式干預市場。在這種條件下,花粉界的行業組織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花粉界的行業組織顯得蒼白乏力,這需要各方面的人土做出努力,求同存異,在對中國花粉業做出貢獻的同時,也為自己帶來利益,有時甚至需要暫時犧牲自身一些利益,以圖長遠的發展和利益。
我國是世界最大的養蜂國,花粉的產量也在世界前列,但是我們有一個潛在的隱患,蜂農的收入并不高,以蜂農為單位的產值不高,蜂場規模小。如果蜂農的收入再進一步下降,我們的原料來源無疑要受到限制。在發達國家,一個業余養蜂者的蜂群也許比我們專業蜂場的還要多。
外國企業進人中國,一般有這樣幾種方式:⑴與中國企業合資進入中國,這種方式較常見,并且在進入WTO前就有企業這樣運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合資方式的優點在于可以利用當地的較便宜的人力資源,省去對當地風土人情、文化背景不了解帶來的諸多不便。⑵直接進入中國市場,這是已經出現的一些現象,它通常要雇用中國的勞動力和部分管理人員。以這種模式進人中國市場的外國企業往往實力較雄厚。⑶通過收購中國一些企業的股份而進入中國市場,這種方式進入中國比較容易達到高效的目的。如果我們說要保護民族工業,我們已經無從下手了,因為今天我們全力保護的一個企業,說不定明天就成了外國控股的企業。外國企業所采用的一些經營方式,我們同樣可以借鑒,我們甚至可以到國外去運作。
4、走出國門是必然
進入WTO,國門已經敞開了,機遇在于我們走出國門更方便了。不僅要看到外國企業進入中國,更應該看到我們走出國門前景。在這方面,中國海爾集團給我們做出了榜樣。走出國門,對我們的產品質量要求更高了,企串業的管理模式可能也要有相應的改變。國門的敞開,使得資源的利用更加合理和有效,這時高索質人才就成為企業的一個核心問題。企業的競爭從某種角度來說,就是人才的競爭。外國公司進入中國后,多數都要到國內企業挖人,以提高其競爭力。中國企業也可以到國外去投資,去合資,也通過控股方式進入外國市場。中國的花粉業相對家電業而言,在走出國門方面還有很多經驗需要學習。
5、從原料到產品全面走出國門
我國的蜂產品出口已有相當長的歷史,花粉出口也有一些業績,但是應該看到我們的不足。在蜂產品出口包括花粉出口,主要以原料出口為主,以精加工產品出口所占比例很小。國民要富裕,企業耍發達,走原料出口之路是行不通的。如果外國人買了我們的花粉原料,再賣給我們花粉加工產品,那是很尷尬的,是我們不能接受的。中國不僅要成為花粉資源大國,還應成為花粉保健品、藥品大國。對于原料和初級產品,國外是很容易通過制定一些指令或法規來形成技術壁壘的,而對于高技術產品,技術壁壘往往顯得自愧形垢。
總的來說,進入WTO對我國總體來說是得多弊少,但對于部分企業可能會有一定困難,在現階段我們面臨的困難可能要多一些。中國與發達國家相比,是嬰兒與成人的關系,但卻是一個超級嬰兒。和他們在一起進行游戲時,嬰兒成長無疑加速了。當這個具有優秀基因的巨型嬰兒剛進入TWO這個游戲場時,原來正在玩游戲的一些成人既想占他一些便宜又感到莫名的恐慌,好像一條獵狗見到一只幼獅一樣。
參考文獻
[1]王開發.邁向新世紀的花粉研究與開發[J].食品科技,2001,(1)
[2]王開發.我國花粉研究與開發之回顧和展望[C].四屆花粉資源開發與利用研討會論文集
[3]北大在線:2001北大最佳講座.長江文藝出版社,2001
[4]積極做好加人世貿組織后應對工作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向前進,人民日報,頭版頭條,2002.2.26
[5]人世后中國蜂業面臨的挑戰與對策,中國蜂產品,2002.4.25
引自《養蜂科技》2002(5)
支崇遠 等同濟大學花粉應用研究中心
1140上一篇:祖國大陸蜂王漿產業現狀分析
下一篇:氣候及蜜源變化后的養蜂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