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養蜂業
匈牙利是世界主要蜂蜜出口國之一。養蜂歷史悠久,主要蜂種是卡尼鄂拉蜂(A. m. carnica)。1902年建立了第一個養蜂農場。1913年開始使用玻克佐納迪(Boczonadi)設計的24框式臥式蜂箱,每個巢框的尺寸是420×360毫米,同時還使用另一種雙箱體蜂箱,這種蜂箱分巢箱和繼箱,巢箱用11個350×350毫米的巢框,繼箱是半框式的淺繼箱。使用最廣泛的是亨諾(Hunor)多箱體蜂箱,巢箱和繼箱內的巢框尺寸一樣,為420×270毫米。
匈牙利是以平原和丘陵為主的溫和大陸性氣候國家。刺槐是匈牙利生產商品蜜的主要蜜源植物,系1710~1720年間引進,1885年全國有刺槐 3.7萬公頃此后種植面積迅速擴大,到1980年已有26.8萬公頃占全國森林總面積的18%。刺槐蜜是向西歐各國出口的主要蜜種。1976~1980年間生產蜂蠟275.8噸,蜂花粉457.9噸蜂膠9.92噸,蜂蜜5.26萬噸。
1983年有 3萬名養蜂人員(其中一半是業余養蜂者),60萬群蜜蜂,年產蜂蜜7000噸,每群蜂平均年產蜂蜜12kg,強群可生產80~100kg。
自1978年以來匈牙利農業食品部是負責管理養蜂業的法定機構。全國蜂蜜貿易公司負責組織蜂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各地的合作社負責處理本地出現的養蜂方面的問題。
專業養蜂場以轉地養蜂為主。交通運輸部門對運輸蜂群采取優惠政策,根據運輸距離和使用車輛類型的不同,比一般物資運費低35~60%。若蜂場與全國蜂蜜聯合公司訂有合同,該公司負責支付60%~80%蜂群運費。經農業食品部批難,各地的合作社以批發價格向養蜂者供應飼料糖。為了發展養蜂生產,1978年5月 1日全國蜂蜜聯合公司向蜂農提供了15000萬福林的貸款,規定可在6年內償還,若貸款得到有效利用或用于特殊需要,則借貸者可僅償還25%。
在托布(Tob)城建有一個蜂具廠,在1952~1980年間共生產了24.48萬套蜂箱。1971~1980年間的產值是8980萬福林。
存在的主要蜂病是美洲幼蟲腐臭病、歐洲幼蟲腐臭病和雅氏瓦螨的危害。由中央獸醫研究所和4個地方性的獸醫研究所負責防治蜜蜂的病害。蜂場每年檢查一次蜂病,轉地飼養時必須取得獸醫檢疫合格證書,有病的蜂群不準轉地飼養。
全國性的養蜂研究機構小動物及養蜂研究所 (Institute for research of small animals and apicultural section)是1950年由養蜂和蜜蜂生物學研究所與小動物研究所合并而成的。主要任務是進行養蜂 理論和管理技術的研究,檢驗、診斷蜜蜂的疾病和培養 高級養蜂科技人員。全國蜂蜜聯合公司開辦了一所業 余養蜂學校,每期可培訓60名養蜂員,冬季舉辦各種 報告會,交流養蜂經驗和生產信息。
19世紀后半葉開始出現地方性的養蜂協會,1879年在布達佩斯成立匈牙利養蜂家協會。出版物有《蜜蜂》雜志。 (駱尚驊)
引自《中國農業百科全書·養蜂卷》(農業出版社,1993)
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