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養蜂協會現狀
摘要 臺灣養蜂協會自1969年8月成立,迄今已經35年,本屆理監事會是第十三屆。協會在歷屆理事長領導及理監事們密切合作之下,篳路藍縷克服萬難,今年購置了新的協會會館,進入一個新的里程。目前的會員人數747人,養蜂約10萬箱。為了回應臺灣地區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外來蜂產品會給本地市場帶來重大沖擊,及目前猖撅人造蜂蜜的廉價競爭,本屆協會的主要任務是:產品標章認證、蜂產品品質檢驗、蜂蜜評鑒、蜂產品衛生安全宣傳、養蜂技術講習教育等,以期使養蜂事業在臺灣能夠持續發展。
關鍵詞:臺灣養蜂協會
1 臺灣養蜂協會的成立
1.1 臺灣養蜂協會成立
臺灣養蜂協會于1969年8月在臺灣省臺中市成立,成立時的會員151人。成立大會選出5位常務理事,一位常務監事,并推選施學昆先生為第一任理事長。
1.2 成立宗旨
臺灣養蜂協會成立宗旨:聯絡會員感情,團結會員力量,發揮互助合作精神,促進本省養蜂事業之發展,繁榮社會。
1.3 主要任務
(1)研究蜂種改良,發展養蜂事業。
(2)防除蜜蜂病蟲害及農藥藥害,提高養蜂技術。
(3)研究改進蜜蜂產品之采集、貯藏、運輸、銷售等事項。
(4)辦理會員共同困難事項,建議政府及主管部門協助解決。
(5)舉辦有關養蜂學術座談會、講習會及各項宣傳工作。”
(6)搜集養蜂雜志、圖書及印行出版刊物。
(7)促進會員團結,共謀會員福利。
(8)辦理政府交辦事項,調解會員糾紛。
(9)調查會員養蜂狀況及統計事項。
(10)合于第三條宗旨之其他有關事項。
1.4 1970年工作概況
第一屆第一次全體會員大會,于1970年12月召開。重要會務(1969.8~1970.6)如下。
(1)養蜂設備改善:訂制防熱隔溫蜂箱、塑料直立隔王板、巢礎片配售會員。
(2)蜜源植物調查:調查臺北、桃園等14縣區主要蜜源植物及野生蜜源。
(3)蜂群設籍及蜂病調查:登錄設籍蜜蜂。調查患病蜂框,健全蜂群。
(4)蜜蜂病蟲害研究:提供蜜蜂三箱給臺大病害研究所研究之用。請農業主管部門通過美國專家研究,證實臺灣蜜蜂病蟲害為“美洲幼蟲病”。
(5)宣傳:印制宣傳單宣傳蜜蜂為益蟲,能傳授花粉,增加農作物授粉率,蜂蜜、蜂王漿有益人體健康。同時宣講開花時期勿噴農藥,愛護蜜蜂,勿撲殺與摧殘。
(6)調停蜂農糾紛:農藥引起蜜蜂死亡的糾紛。請農林廳函轉縣市政府下達鄉鎮公所、農會。去函治安部門調停。
(7)臺風貸款:獲準“笑勞西”臺風災害貸款,開放會員申貸。
(8)會員分組:全部會員按地區及人數。分為25個小組。臺南4組,彰化、云林、屏東3組。臺中、嘉義、臺東2組,其他地區一組。
2 歷年的重要工作
由1970年第一屆理監事會的資料可以看出:養蜂協會成立后,就積極地開展為會員服務的丁作。隨時代的轉變,養蜂技術研究及改進,新的蜂產品不斷推出,養蜂協會的任務也隨之改變。歷年的重要工作,分為早期及近期重要工作,簡要敘述如下。
2.1 早期重要工作
2.1.1 成立“中華蜂王乳產銷股份有限公司”
1975年4月成立籌備處,1975年8月正式營運,設立于嘉義縣。公司之下設立7個養蜂研究班,養蜂者985人,蜂群119497箱。
表1 中華蜂王乳產銷股份有限公司所屬研究班及養蜂數 | ||
|
養蜂戶 |
蜂箱數 |
新苗養蜂研究班 |
177 |
17530 |
中興養蜂研究班 |
149 |
20485 |
彰化養蜂研究班 |
144 |
24097 |
云林養蜂研究班 |
167 |
21330 |
嘉義養蜂研究班 |
130 |
15435 |
臺南養蜂研究班 |
133 |
9590 |
屏東養蜂研究班 |
85 |
11030 |
總 計 |
985 |
119497 |
2.1.2 辦理促進蜂王漿共同運銷作業,1975年辦理
a.加強蜂農教育:各地區研究班召開“蜂王漿共同運銷宣傳”大會。
b.召開蜂王漿價格評議會:農林廳主持,評定成本價格。
c. 制發蜂王漿塑料袋:以班員蜂群比例分配。
d.蜂王漿品質檢驗:農林廳報請商品檢驗局辦理,結果如下。水分66.41%,粗蛋白質11.63%,粗脂肪3.98%,滴定酸度1/10。
e.蜂王漿生產資金周轉:由農林廳轉請土地銀行貸款,供蜂農申貸。
2.1.3 出版養蜂刊物或雜志
出版養蜂刊物或雜志,是臺灣養蜂協會很重視的問題,也是臺灣養蜂事業發展留下歷史記錄的見證。1972年,就有熱心的養蜂專家范宗德先生協助臺灣養蜂協會出版文字刊物。其后,安奎博士、陳運造先生、陳鴻醴先生,陸續為出版養蜂刊物或雜志而努力,記錄如下。其后,臺灣養蜂協會的刊物或雜志未能延續,是一項遺憾。
a.出版《臺灣養蜂通訊》創刊號。1972年1月1日出版一期。第二屆理事長陳孟家,主編范宗德。單張,四版。
b.出版《臺灣養蜂通訊》特刊。1976年12月31日出版1期。第四、第五屆理事長翁文炳,主編安守一,單張,四版;1977年4月15日出版1期,單張,四版。出版《中華養蜂》創 刊號:1977年6月5日出版。理事長翁文炳,主編安奎,編輯毛潤豐(32頁)。《中華養蜂》共出版四期。
c.出版《蜂業通訊》第一期。1996年10月1日出版。第11屆理事長李俊雄,主編陳運造。4頁,不定期出刊。第二期,1997年7月1日出版。第三期,1997年12月1日出版。第四期,1998年4月10日出版。第五期,1998年6月15日出版。第六期,1998年9月1日出版。
d.出版《蜂業通訊》第七期。1999年4月20日出版。第十二屆理事長黃東明,主編陳鴻醴。
2.1.4 蜂蜜評審
臺灣省農林廳委托臺灣養蜂協會主辦蜂蜜評審工作,1982年開始辦理。辦理蜂蜜評審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讓消費者在市場上購得真正好的蜂產品,包括蜂蜜、蜂王乳、蜂花粉等。因為臺灣地區蜂產品的假貨充斥,已經有長遠的歷史。蜂蜜評審只針對臺灣盛產的龍眼蜂蜜,把樣蜂蜜送交商品檢驗局化驗,以評比水分、蔗糖、還原糖含量為主,同時公開評比色澤、香氣、風味。另組成臨時評審委員會,協助執行評審工作。1989年以后,改由蠶蜂業改良場辦理化驗工作。多年來,該項工作曾有中斷,但是一直延續到2004年仍然辦理,只是辦理方式改變。由縣市政府輔導的蜜蜂產銷班為主體,臺灣養蜂協會協辦。辦理蜂蜜評審之后,又推出優良蜂蜜標章,是“優良蜂產品標章”認證的前身。蜂蜜評審對于蜂蜜的品質管制有實質的意義,養蜂事業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2.1.5 蜜蜂授粉
臺灣最早推動蜜蜂授粉是在1970年,此類授粉計劃是由山地農牧局推動。專業養蜂人員參與是在1977年3月25日,由當年臺灣養蜂協會理事楊老杰先生,搬運50箱蜜蜂到梨山授粉為首例。梨山地區的水蜜桃在3月中旬開花,4月初蘋果開花,另有白花三葉草。但是梨山地區普遍使用殺蟲劑,是養蜂的致命傷,使該授粉計劃中斷。
1989年1月9日苗栗“蠶蜂業改良場”成立后,增加蜜蜂研究與推廣業務,將蜜蜂授粉列為重點業務。開發蜜蜂授粉技術之外,并且輔導培育授粉專業蜂場,推行授粉群商品化,建立授粉推廣模式及預約,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授粉效率。臺灣養蜂協會積極配合辦理此項業務。1992年起,蠶蜂業改良場開始相關蜜蜂授粉研究,授粉的作物包括高接梨、印度棗、甜柿、草莓、西瓜、洋香瓜、苦瓜、胡瓜、絲瓜,十字花科育種及采種。同時辦理蜜蜂授粉技術訓練、教育及講座。
1998年3月25日,蠶蜂業改良場改為“苗栗區農業改良場”之后,人員整合后養蜂業務減縮,目前仍然保留加強蜂類授粉工作。
2.2 近5年來的重要工作
(1)第十三屆理監事會:1999年2月~2002年1月,理事長黃東明先生,曾經辦理重要工作。
a. 派員參加1999年國際蜜蜂博覽會:9月13~22日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辦。
b.臺灣養蜂事業展望研討會:1999年6月22~24日舉行,與蠶蜂業改良場合辦,在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舉辦。6月22~28日在科博館庭院舉辦“蜜蜂與人類生態展”。 c.派員參加2001年國際蜂療保健學術大會:2001年11月12~13日在韓國大邱市舉辦。
d.積極推動辦理“優良商店認證”項目:通過蜂產品專賣店認證,并接受申請。
e.辦理蜂蜜評鑒:1999年3~6月,各產銷班辦理。
f. 辦理“優良蜂產品標章”認證。
g. 積極辦理“養蜂自然災害救助”有關事宜。 h.2001年7月21日宜蘭蜂采館成立,以生態園區方式經營,成為臺灣養蜂事業發展的新方向。
(2)第十三屆理監事會:2002年1月至2004年,理事長尹平成先生,曾經辦理重要工作。
a.辦理“優良蜂產品標章”認證。
b.員參加“亞洲養蜂會議”:2004年23~27日在菲律賓舉辦。
c.積極辦理“養蜂自然災害救助”有關事宜。
d.購置了新的會館,進人一個新的里程。
e.開設“臺灣養蜂協會網站”:除了協會介紹、會員統計之外,將優良蜂產品認證管理辦法、標章認證作業程序、蜂產品認證規格等貼在網站,以供各界查詢。
3 養蜂人數及蜂群的變遷
自1977~2002年的統計,臺灣地區養蜂戶及飼養箱數如表2。養蜂戶及飼養箱數代表臺灣養蜂事業的變化,也說明臺灣地區整個經濟結構的變化。養蜂戶及飼養箱數逐漸減少,但是蜂產品的銷售卻是隨著社會的富裕而上升。
表2 臺灣地區1977~2002年養蜂戶及飼養箱數(據臺灣農業年報) | |||||
年代 |
養蜂戶 |
飼養箱數 |
年代 |
養蜂戶 |
飼養箱數 |
1977 |
1072 |
210030 |
1990 |
763 |
128472 |
1978 |
1468 |
156919 |
199l |
850 |
14l087 |
1979 |
1468 |
247316 |
1992 |
979 |
159420 |
1980 |
1454 |
254809 |
1993 |
1026 |
164170 |
1981 |
1541 |
267564 |
1994 |
866 |
139250 |
1982 |
1510 |
247365 |
1995 |
920 |
131375 |
1983 |
1453 |
260359 |
1996 |
1063 |
140434 |
1984 |
1346 |
234471 |
1997 |
1052 |
124345 |
1985 |
1122 |
190049 |
1998 |
1052 |
109730 |
1986 |
2000 |
235040 |
1999 |
766 |
102550 |
1987 |
2000 |
235040 |
2000 |
709 |
94970 |
1988 |
1854 |
218910 |
200l |
753 |
98410 |
1989 |
711 |
118208 |
2002 |
749 |
99639 |
2002年年底統計,臺灣養蜂戶749戶,蜜蜂99630箱。飼養蜜蜂以西蜂為主。養蜂戶分布于高雄縣最多,127戶,臺南縣其次117戶,依次為彰化縣69戶,云林縣65戶,臺中縣61戶,嘉義縣56戶,其他縣市少于50戶。 |
4 臺灣養蜂協會現況
臺灣養蜂協會成立后的30多年來,養蜂事業在各級輔導單位、研究單位的指導及學術界學者專家的協助下,確實有很大的進步及變化。社會的繁榮、經濟的提升、生產技術的進步等客觀條件,使蜂蜜、蜂王乳、蜂花粉及蜂膠等蜂產品普遍被社會大眾接受,帶動臺灣養蜂事業的蓬勃發展。
近年來,游走在法律邊緣的“人造蜜”興起,使臺灣養蜂事業及養蜂者都陷入低潮。實際上,臺灣省的假蜜及劣蜜問題,早在1972年就有記載。現有的消費者保護法、商品標示法、蜂產品檢驗辦法等,似乎落入“有名無實”地步。如何徹底執行這些法令,如何讓消費者確實了解“人造蜜”與“真正蜂蜜”的區別,成為最重要的課題。臺灣地區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廉價蜂產品進入臺灣市場,養蜂業者如何維持生存,也是面臨的重要挑戰。
蠶蜂業改良場對于蜜蜂授粉的技術改良與廣泛推動,使蜜蜂授粉的效益,受到瓜農及果農們的肯定。溫室、網室栽培及有機農業的從業者,大多數都能接受租蜂授粉,這是養蜂者另一項額外收入。
農業轉型之后,生態園區的經營方式,逐漸成為臺灣農業發展中最大一項特色。2001年“蜂采館”成立,蜜蜂生態園區經營方式,將會成為臺灣養蜂事業發展的新方向。蜂采館中,精美的蜜蜂展覽館,深入淺出的介紹蜜蜂生態知識、甜美的蜂產品現場品嘗、得宜的園景布置、親切的服務態度,是最佳的行銷手法。
加強品質管制及行銷,是養蜂事業發展的趨勢。研發多樣化的新產品,提升產品的層次,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辦理優良蜂產品認證,通過認證檢標準者授予標章及卷標,建立消費者的信賴。協會亦努力配合農業主管部門,辦好受委托執行的養蜂計劃工作,盡力發揮協會功能來服務會員,謀求全體會員的最大福祉,為養蜂事業持續發展而努力。
臺灣養蜂協會近年來推動的產品標章認證、蜂產品品質檢驗、蜂蜜評鑒、蜂產品衛生安全宣傳、養蜂技術講座教育等,期使養蜂事業在臺灣能夠持續發展。
5 結論
小蜜蜂具有勤勞、團結、合作、犧牲的天性,臺灣養蜂協會的理事、監事、代表、會員們也都具有與蜜蜂相同的特質,不論環境條件如何改變,都會盡心盡力為了養蜂事業努力工作。
最后,期使臺灣的養蜂事業能夠順利發展,也期望兩岸的同行們加強交流及合作,共同為“甜甜蜜蜜事業”創造美好的明天。
引自《蜜蜂雜志》2005(6)
1709